氣候影響食物鏈 深海生物漸減

邱惠恩 / 記者 2014/01/20 21:34 點閱 4252 次
調查發現淺海生物生存環境受氣候變遷影響而數量銳減,導致倚靠它們遺骸的深海生物出現沒得吃的窘境。(photo by NOAA's National Ocean Service on Flicker – used o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調查發現淺海生物生存環境受氣候變遷影響而數量銳減,導致倚靠它們遺骸的深海生物出現沒得吃的窘境。(photo by NOAA's National Ocean Service on Flicker – used o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綜合報導】神秘的深海環境也逃不過氣候變遷的衝擊。英國《國家環境研究中心》(NERC) 與《海洋環境地圖計畫》(MAREMAP)合作研究發現,下一個世紀,全球海底生物將銳減超過5%,北大西洋則銳減約38%,主要原因出在淺海生物受氣候變遷影響而數量銳減,導致倚靠它們遺骸的深海生物出現沒得吃的窘境。

所謂的深海環境是指海平面4千公尺以下,大多生物都是異營性動物,食物來源是由上層諸如矽藻、沙塵等有機物,以及魚蝦等生物死後沉降下來屍骸,海洋上層的生物量及種類與下層有緊密連結。常見的深海海棲生物有海葵、二枚貝、海百合、海參等,深海掠食性魚類則有烏賊、章魚等。

科學家表示,地球上的人口加起來的數量都沒有海底生物量多,尤其這些生活在人類難以觸及到的深海生物情況特別引人好奇。「過去已有氣候變遷影響海洋生物環境的假設,但現在我們嘗試量化這些假設,並預測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地點。」科學家丹尼爾瓊斯指出,調查顯示深海生物也無可避免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

調查預測,下一世紀全球海底生物將銳減超過5%,北大西洋的海底生物則銳減約38%,分布在冷水珊瑚礁、海底山、海底峽谷等棲息地的生物,超過80%會面臨總體生物量遞減的狀況。最終,未來生物體積將愈來愈小,又回頭影響海洋生物食物鏈的循環。

調查發現,影響主因是由於生物們的「食物來源削減」,海洋上層環境受到氣候暖化和易雨氣候,全球海水環流緩慢與加增海水層分隔等狀況,已嚴重影響海洋表層的生物生存環境,因此也直接影響以他們為食的深海生物。

研究團隊先利用最新的氣候模式預測海洋的食物供給狀況,再將結果從全球海洋生物資料庫中找出食物供給跟生物量之間的關係。科學家丹尼爾瓊斯表示,「雖然對海洋生物銳減的情況早有心理預設,但是對於北大西洋的預測結果仍很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