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年輕女科學家 研究登《Science》

邱惠恩 / 記者 2014/01/17 22:54 點閱 5031 次
交大的助理教授周苡嘉發現「三五族奈米線的原子級自組裝」成長技術,研究登上《Science》。(photo by 邱惠恩/台灣醒報)
交大的助理教授周苡嘉發現「三五族奈米線的原子級自組裝」成長技術,研究登上《Science》。(photo by 邱惠恩/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台北報導】交大31歲女科學家的研究,首度登上國際科學期刊《Science》。交大電子物理系助理教授周苡嘉17日發表研究成果,發現以「原子級自組裝」(self-assembly)的技術,可讓三五族奈米線「自行往上成長」,未來電子產品可望能更輕薄短小,功能既多、速度又快。

31歲的周苡嘉為,破交大紀錄,成為最年輕就登上國際頂尖科學期刊《Science》的女科學家。周苡嘉表示,這是自己覺得有趣的題材,做研究並不如外界想像的孤獨寂寞,目前在男性為主的科學環境中,沒有遇到性別或年齡上的歧視。交大校長吳妍華也認為,現在環境已經很鼓勵女性往科學研究發展,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周苡嘉。

【奈米線自行往上成長】
讓電子產品更小、速度更多、功能更快一直是趨勢需求,但過去半導體元件以矽材料為主,主要是微影技術製作,造成元件尺寸有所限制。周苡嘉的研究團隊花一年半的時間,發現「原子級自組裝」技術,並結合三族跟五族化合物,在適當的溫度跟氣壓下,能毫無支撐地「自行往上成長」。

周苡嘉以都市用地比喻,為解決地狹人稠的問題,建築物會「愈長愈高」,以增加住戶數跟生活機能,半導體元件發展趨勢也是如此。希望能在一塊元件(線寬)上,不增加體積的條件下,增加功能與速度。

【電子產品將更小】
若是傳統矽材料組成的元件,大多只能往二維度的方向發展,才能達到追求功能多、速度快的目標;現在,三五族奈米線可「自行往上長高」,朝「三維度」成長,也能達到同樣目標,未來研發人員能依需求控制三五族長多高。研究成果可應用於半導體、電腦、生醫等產業。周苡嘉表示,目前線寬是22奈米,未來希望開發出低於線寬10奈米。

研究團隊使用台灣沒有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在特定氣體、壓力、溫度的環境下,三五族奈米線的成長過程。當團隊找到奈米結構精確成長的最佳條件跟規則是,原子長一層的時間從7分鐘進展到30秒。

此研究單位還包括IBM華生研究中心、瑞典Lund周苡嘉為此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研究結果將在美東時間17日刊於《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