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羅佳旼台北報導】「每當心情低落時,會抓時間從事運動,以紓解壓抑的情緒。」周湯豪說,董氏基金會13日公布「親子運動狀況與憂鬱情緒的相關性」調查,並邀請歌手周湯豪一起和國小學童跑步。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每週與孩子有3次以上親子運動的成人,有憂鬱情緒的比例較低。
董氏基金會與10所學校合作鼓勵學童青少年快樂運動,並號召父母一同參與,13日找來歌手周湯豪來和博愛國小學童一起跑步。周湯豪說自己從小就愛運動,運動是他調劑身心最好的方式,他會找朋友一起騎腳踏車並和自己對話,搜尋更好的創作靈感。每當心情低落時,也會抓時間運動,流流汗,紓解壓抑的情緒。
周湯豪談到和媽媽比莉間的親子運動說,媽媽之前罹癌生病,他全心照顧媽媽,現在和媽媽會一起練習深呼吸、走路、跳舞,保持正向心情來對抗病魔。他現場示範可以雙人一起作的伸展運動,讓現場的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周湯豪不忘提醒,寒假不要只顧滑手機,和家人一起運動才是快樂來源。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宣布,2013年5月到6月間,進行的親子運動與憂鬱情緒相關的調查結果,訪問有效樣本3751人,結果發現每週和孩子有3次親子運動的父母,這些成人在憂鬱情緒的專業尋求上比例較低,有21.6%的家長沒有和孩子一起運動表示明顯有憂鬱情緒,有12.8%比例需尋求專業諮詢。
董氏基金會指出,台灣的親子運動習慣少之又少,即使有運動時間也不長。近7成的家長每週與孩子的運動為1次以下,35.6%的家長陪孩子運動不足30分鐘。據調查「走路散步」是親子間最常做的運動,其次是「騎腳踏車」,再來是「球類」運動。
調查也顯示,父母最常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時間是週末下午。然而有4成多的家長認為無法運動的原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其他還有「沒有場地」、「沒有運動習慣」及「太累」等。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父母因工作忙、太累不能親子一起運動,其實運動能分泌讓腦內快樂的腦內啡,可增進親子雙方都有良好情緒,他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嘗試,美國運動協會的「111原則」,每次運動10分鐘,讓心跳達到110下微喘的程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循序漸進培養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