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外發展研究所(ODI)發表於《人口健康指標》期刊的報告指出,開發中國家在1980年時,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的成年過重人口約有2億5千萬,至2008年時已成長4倍至10億人,遠多於已開發國家目前約5億5千7百萬的過重人口。
雖然北美逾7成人口過重,仍是全球成年過重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但北非、中東、拉丁美洲的過重人口急速增加,南美及大洋洲成人過重比例已達63%,而東南亞在1980年時僅7%的成人過重,現已達22%,「漲幅」連翻3倍,是全球成長倍數最高的地區。若以單一國家而言,中國、墨西哥及南非排名前3,埃及與多個中東國家則緊追在後。
ODI研究員史帝夫威金斯表示,高收入國家民眾較有經濟能力自由選擇生活方式,且普遍具有健康飲食的觀念,而開發中國家隨著國民收入持續上升,民眾能獲得更充裕的食物,但主食卻從穀類逐漸轉變為高油、高糖與肉類相關製品為主的食物;另一方面,開發中國家人口大量湧向都會區,生活空間狹窄導致運動不足,也是造成國民過重的原因之一。
「國民飲食問題必須靠政策扭轉。」威金斯以南韓為例解釋,該國政府大力推廣傳統料理,除避免國民飲食「西化」過於嚴重,也保留攝取大量蔬菜及海帶等健康食材的傳統,南韓政府並透過公共衛生體系深入社區舉辦許多講座,教導主婦們如何以少鹽少油的方式烹調肉類食品。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講師亞倫丹高爾指出,儘管開發中國家有10億人口營養過剩,但許多地區同時存在兒童營養不良的現象,是未來各國及聯合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