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毒品為害 家暴增28%

方家敏 2013/12/25 18:32 點閱 3441 次
阿富汗每10個家庭中就有1名毒癮者。 (photo by U.S Embassy Kabul Afghanistan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阿富汗每10個家庭中就有1名毒癮者。 (photo by U.S Embassy Kabul Afghanistan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阿富汗為全球最大的鴉片製造國,本以為能可透過毒品產業改變經濟狀況,卻讓不少民眾因而染上毒癮,心神渙散,進而失業。在經濟來源短缺與扶養家庭的壓力下,毒癮者開始對妻兒暴力相向,造成2013年的家暴比率較去年增加28%。儘管如此,被實際定罪的男性施暴者卻不多,造成情況加劇。

《半島電視台》報導,一名男子因長年吸食海洛因,在癮頭襲來要求妻子將珠寶首飾讓他拿去典當換毒。妻子不從,遭到男子暴力相向,以石頭擊昏,再以小刀將妻子的嘴唇與鼻子割下。他們的4名孩子目睹這一切,卻也無力阻止。在醫院中妻子不斷說著:「這輩子我從來沒有對不起他,沒想到他居然企圖殺害我。」但這已是近兩天內第3件與毒品有關的家暴案。

【阿富汗為毒品大國】
阿富汗因地理位置與氣候因素,適合罌粟花生長,從1980年當地人就開始大量種植罌粟花,並淬煉為鴉片、嗎啡、海洛因等各式毒品,換取金錢和軍備,以抵禦蘇聯的入侵。從1992年起阿富汗的海洛因產製量就超過緬甸金三角、拉丁美洲等毒品輸出國,位居世界第一。

到了2007年,全球毒品交易市場中有92%罌粟花產製品都是源自阿富汗,總價約40億美元,其中4分之1歸於農民,其他則由地方官員、地主、運毒者等瓜分。另外,阿富汗也是全球最大的大麻產地。過去兩年,國際毒品需求與價格持續攀升,赫拉特省的製毒產業也達到全盛,投入製造、運送、販售的人口持續攀升。

據《紐約時報》報導,政府每年撥出約莫400萬美元的資金改善毒品犯罪與照護戒毒者,另外還有約1200萬美元的國際金援。2001年至今,美國已投入約600萬美元資金打擊阿富汗國內的鴉片產業。除了大規模掃蕩毒品交易與生產,也教導當地民眾種植高經濟效益的替代作物維生。但當地政府多將心力放在戰事與解決貪腐的問題,沒有足夠心力與資金打擊犯罪。

【毒品致家庭破碎】
根據國際毒品調查事務部的統計,身為全球最大的鴉片製造國,阿富汗目前吸毒人口高達160萬人,居全世界之首;換言之,阿富汗每10個家庭中就有1名毒癮者。

阿富汗的主要製毒地區赫拉特省約有7萬名用毒者,,該地戒毒中心的負責人表示,幾乎所有的毒癮者都會因為神智不清,或無法控制自己而產生暴力傾向。再加上大多數的吸毒者都沒有工作,失去經濟來源的情況下,為了買毒只要見到錢就殺紅眼,甚至不惜殺害自己的親人。根據美國法務部統計,有61%的家暴者都有酗酒、用藥的習慣,且毒癮者對配偶、伴侶施暴的比率是一般的9倍。

【家暴定罪率低】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指出,2012年阿富汗的18個省份共有650名登記有案的受暴婦女,2013年卻成長的28%,相當於832位登記遭受家暴。但根據《每日郵報》指出,在832件案例中只有109件依法行事,且在家暴比例攀升的同時,男性施暴罪犯的比例卻因而遞減,相對地反而有更多女性因「逾越道德」的罪名而入獄。

當地的女權運動人士歐扎拉‧內瑪表示,僅管因毒品施暴的案例近年來不斷增加,施暴者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制裁。國內的家暴案件定罪率過低,對性情扭曲的毒癮者而言施暴者自然不會當成一回事。「當男性潛意識裡深知自己可輕易用金錢、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時,他就不會改變自己,而是改變法律來順應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