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報獲金芭樂獎 民團建議拒看

方家敏 2013/12/13 16:45 點閱 3974 次
《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分別獲得「單一新聞芭樂獎」。 (photo by方家敏/台灣醒報)
《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分別獲得「單一新聞芭樂獎」。 (photo by方家敏/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坊間所謂四大報竟有三大報兒童不宜?《蘋果》、《自由》、《中時》13日皆獲「金芭樂獎」,因兒童少年閱讀後恐危害身心發展。兒少媒體監督聯盟調查各大報,若發現涉及兒童少年的報導內容過於腥煽、揭露兒少隱私、犯罪情節描述過於詳細等,則頒發「金芭樂獎」。學者、民團提醒媒體應落實新聞自律,民眾也應拒買、拒看。

金芭樂獎今年邁入第4屆,兒少媒體監督聯盟從大專院校服務學習課程招募監看志工,針對年度平面媒體兒少新聞報導內容進行案例分析,並從中票選出三起重大案件,包含2012年12月的「台南湯姆熊男童割喉案」、「高雄捷運活春宮事件」以及「名媛李珍妮女兒身世事件」等三大兒少新聞。

其中,《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在此三則案件上分別獲得「單一新聞芭樂獎」,而2013年的年度「金芭樂獎總冠軍」則繼續由《蘋果》蟬聯。其中還有5成4的民眾認為《中時》和《自由》兩報分別在「台南湯姆熊男童割喉案」、「高雄捷運活春宮事件」兩案報導中過於詳述犯罪手法以及情節,對民眾了解事實真相無益。

另外《蘋果》所報導的「名媛李珍妮女兒身世事件」則公布了未成年當事人與關係人的血型,同樣違反《兒少法》,甚至有妨礙偵查不公開之嫌,恐會讓當事人遭受社會歧視。

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認為,《蘋果》近年來積極與媒體監督公民團體合作,成立自律委員會達成有效自律機制,因此單一新聞得到金芭樂獎的比例正逐年降低中。

勵馨基金會倡議專員何旻曄過去也曾是媒體工作者,她指出,目前許多媒體採取兩面政策,一方面扮演包青天的角色,一方面又創造一個peeping hole(偷窺孔),在譴責社會上逾越道德的事件的同時,以滿足人類窺淫欲望來賺錢。

她建議,民眾拒買、拒看是最直接有效抵制此現象的方法,另外透過學生辦報,青少年可以選擇自己要看的新聞,投入資訊揭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