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閉鎖不全 修復手術有解

李昀澔 2013/12/12 20:20 點閱 8128 次
日本大阪市立綜合醫院副院長柴田利彥應邀來台,分享個人執行二尖瓣修復手術的經驗。(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日本大阪市立綜合醫院副院長柴田利彥應邀來台,分享個人執行二尖瓣修復手術的經驗。(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高齡96歲的日本『皇叔』三笠宮崇仁親王,去年接受心臟二尖瓣膜修復手術治療,結果非常成功。」大阪市立綜合醫院副院長柴田利彥,應北市聯合醫院邀請來台,分享個人執行二尖瓣修復手術的經驗。曾在年初赴日觀摩柴田手術的北市醫仁愛院區心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表示,瓣膜修復術比傳統置換術更符合病患需求,在日本已成為預防心臟衰竭的積極療法。

心臟舒張及收縮的「供血」功能由瓣膜開合控制,瓣膜則靠「腱索」支撐,隨著年齡增長或不明原因,心臟組織異常增厚,造成二尖瓣過長,容易發生所謂的「脫垂」現象,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腱索難以支撐而斷裂,瓣膜就無法完全閉鎖,最後就會引起血液逆流、心臟衰竭、肺水腫等嚴重後果。姜智耀指出,亞洲有5至15%的人口會發生二尖瓣閉鎖不全,其中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2倍。

二尖瓣腱索斷裂的傳統療法是瓣膜置換手術,也就是切除病患原本的二尖瓣,置換為人工瓣膜;二尖瓣修復術則是保留原本的瓣膜,「縫回」斷裂的腱索,或切除異常增厚的部分。「置換手術就像門栓壞掉的時候,把整面牆都拆了,」姜智耀說,「修復手術就只是替換門栓而已。」

「二尖瓣修復術比置換術更符合病人需求,是目前瓣膜閉鎖不全的醫療趨勢。」姜智耀解釋,過去使用人工金屬瓣膜的病人,終其一生都必須服用抗凝血藥物,使用動物組織瓣膜的病人雖然沒有血栓的顧慮,但來自豬或牛的瓣膜在使用10至15年後,必然發生鈣化情形,屆時必須再度進行置換手術,心臟及病人本身都面臨極大風險。

另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在於,台灣金屬瓣膜的「市價」約為台幣5萬元,動物組織瓣膜則要18萬元,對病人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接受瓣膜修復手術的患者,不需要額外負擔醫材費用,」姜智耀說,「健保也已經給付修復手術,從醫學及醫療費用的角度來看,對病人都是較理想的選擇。」

大阪市立綜合醫院5年來執行超過1千例心臟外科手術,其中62%是瓣膜閉鎖不全的患者;柴田表示,他親自操刀205位患者當中,手術成功率已達99%,患者平均年齡為71歲,年紀最長的達88歲,「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逐漸追上日本,」柴田說,「未來勢必有更多的老年患者,必須接受瓣膜修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