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時 節律器結合遠距照護

李昀澔 2013/12/12 17:20 點閱 3528 次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心臟節律器遠距照護系統能即時監測病人生理狀況,也可提升門診與急救的效率。(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心臟節律器遠距照護系統能即時監測病人生理狀況,也可提升門診與急救的效率。(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醫療技術搭配雲端系統,讓體內裝有心臟節律器的病患,可以在家裡接受專業照護!台北馬偕醫院心臟內科團隊發展「心臟節律器遠距照護服務」,按時將節律器紀錄的資料透過雲端系統回傳醫院,交由資深護理人員判讀,並隨時監測病人生理狀況,不僅能夠提升病人回診效率,也可爭取更多急救時效。

「許多疾病慢性期的照護,往往跟急性期的治療一樣重要。」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指出,居家照護常與醫療體系脫鉤,但光靠門診評估治療效果的方式也不夠穩定,在醫療紀錄全面電子化的趨勢下,結合現有生理監測裝置功能與雲端系統,才能符合多數病人遠距照護的需求。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台灣每年有4000人因為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的問題,必須在體內植入結合心臟去顫器功能的節律器,而機器運作情形及植入成效,多半是由醫師在病人回診時評估,但在門診空間、設備、時間都有限的狀況下,節律器所紀錄的豐富數據常未獲得有效運用。

「遠距照護系統以使用便利、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為原則,」李應湘說,「通常會將傳輸機器擺在床頭等,距離患者約5公尺的範圍內,即可隨時接收節律器釋放的訊號,再透過雲端回傳醫院。」

節律器日常訊號由資深護理人員判讀,甚至可以進一步監測病人的活動狀態,作為評估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且由於院方在病人回診前已取得許多生理數據,醫師可事先瞭解病況,相對提升門診效率。

該系統不僅能被動接收節律器資料的定時回傳,在去顫器執行電擊時,系統也會同步以簡訊方式通知醫師;一旦病人感到身體不適,則可利用傳輸機器的求救功能,主動將當下的節律器資料回傳醫院,以便院方立即評估其病況。

雲端系統結合醫療技術與裝置的應用日新月異,高雄榮總去年底即曾推出搭載心電圖無線傳輸系統的救護車,在病患進行急救同時,將心電圖資料傳送至醫師手機,醫師便能據此評估是否有心肌梗塞可能,甚至在患者到院前,醫療團隊已準備就緒。

馬偕醫院副院長施壽全表示,該院已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節律器的遠距即時監測系統,目前正著手開發部分婦科癌症的遠距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