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犯罪溫床 「絲路」網站又起

方家敏 2013/11/27 14:34 點閱 5166 次
充斥毒品、槍枝、性交易,被喻為「犯罪版亞馬遜」(Amazon.com for criminals)的黑市網站「絲路」(Silk Road)又設新版,「絲路2.0」。 (Photo by Images_of_Money no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充斥毒品、槍枝、性交易,被喻為「犯罪版亞馬遜」(Amazon.com for criminals)的黑市網站「絲路」(Silk Road)又設新版,「絲路2.0」。 (Photo by Images_of_Money no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充斥毒品、槍枝、性交易,被喻為「犯罪版亞馬遜」(Amazon.com for criminals)的黑市網站「絲路」(Silk Road)上個月才被FBI破獲、強迫關閉。但由於使用群眾廣大,很快又另起爐灶,設立了「絲路2.0」,讓警方防不勝防。專家認為,面對遍布全球的新型態網路犯罪,除了設立區域性的偵防組織,各國也應正視其對公共安全帶來的影響。

上個月FBI查獲網路黑市「絲路」,並起訴絲路的創辦人以及4名大宗網路賣家。日前又被英國《泰晤士報》指出,即使網站呈現關閉狀態,非法交易仍在持續進行。且為了躲避警方查緝,買賣交易商部署了至少5個替代的交易網站,以維持犯罪市場的運作。

其中3個交易量最大的網路黑市分別為「黑市重整」、「絲路2.0」和「綿羊」。這些網站的交易項目高達數千種,包括海洛因、古柯鹼、半自動手槍、假身分證、假護照等,買家只要上網選購需要的商品,並填入地址,就能像網購商品一樣透過郵政系統送到家。

為了避人耳目,這些非法交易網站無法透過Google、Yahoo等普通的入口網站進入,使用者必須下載一個特殊的軟體,用以隱藏個人身份和IP位址。且付款時也必須透過虛擬的網路貨幣「比特幣」,如此一來就不必透過銀行或信用卡交易,也能避免警方從銀行帳戶追蹤使用者的真實身分。

這些使用者的身份皆透過密碼保護,本來是美國政府開發用來保護個人隱私,卻被犯罪者用以從事槍枝、毒品等交易。《澳洲人報》指出,英國國家犯罪局(NCA)的網路犯罪部副座麥爾斯‧李說,很多非法網站的使用者以為,透過層層關卡、隱藏交易身份就能躲避警方查緝,但事實上即使是再嚴密的把關也會留下犯罪紀錄,查緝單位早就深入其中,並埋伏許久,才一舉破獲大宗交易案。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根據《俄國之聲》報導,只要一有交易網站被查獲,廣大的使用群眾就會另闢新地。英國劍橋大學的網路安全專家羅斯‧安德森對於警方的辦案效率也不太樂觀,「這種網路交易的犯罪行為遍布全球,因此光靠英國警方查緝嫌犯是不夠的。這也是各國網路警察所面對的問題。」

因此有專家建議成立歐洲網路犯罪中心,從歐洲地區開始整合犯罪資訊,並結合各國警方力量,進行地毯式搜索。英國網路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里克‧佛格森認為,面對層出不窮的網路犯罪,各國應加嚴、明訂網路使用規範,把各式各樣的網路犯罪拉到檯面上檢視,並將之視為公共安全的首要目標,「唯有如此才能將這些見不得人的網路犯罪一一攤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