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衛福部20日破例開放國家實驗室,展示分析食用油中棉酚、脂肪酸、銅葉綠素所使用的儀器與流程。食管署研檢組長施養志指出,檢驗銅葉綠素的「高解析度串聯質譜儀」是非常先進的儀器,分析方式也獲多位學者認同;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台大教授許輔亦表示,該儀器偵測油品內含物分子量的準確度,可達小數點後4位,其結果應值得信賴。
「高解析度串聯質譜儀是今年度才啟用的新儀器,當初計畫應用於農藥成分分析。」施養志說,「沒想到卻在檢驗食用油的銅葉綠素立了大功。」施養志表示,衛福部有鑑於多數媒體及民眾,對政府檢驗食品添加物的能力多所質疑,因此才大動作公開展示國家實驗室;食管署副署長姜郁美也強調,研檢組開發的銅葉綠素檢驗法,已獲得多位學者認可,因此結果值得信賴。
許輔表示,學界大多同意以高解析度串聯質譜儀,執行銅葉綠素的檢驗,是因為儀器準確度可達小數點後第4位,只要操作得宜,做為銅葉綠素的定性標準,也就是油品中是否含有銅葉綠素,理論上並沒有問題。
「食管署先前並未立刻執行銅葉綠素檢驗,主要是在克服銅的『同位素』可能造成的誤差。」許輔指出,由於同位素的分子量非常相近,必須先釐清同位素之間的差異,以及銅與其他金屬,例如自然界中與葉綠素結合的「鎂」元素之間的差異,才能確定油品中所含的,確實是銅葉綠素,而非來自天然植物的鎂葉綠素。
「食管署的做法是將銅葉綠素的分子『打碎』,再比對待測油品與對照組內含物的組成差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解釋,葉綠素的分子量遠大於銅或鎂,所以待測物質一經打碎,銅與鎂之間的差距就會顯得較不明顯,容易分不清楚是實驗誤差,或是真實的含量差異,但高解析度串聯質譜儀的分析,確實能解決細微分子量的誤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