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鯛風波 未說明白的事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3/11/19 09:34 點閱 3966 次
(Photo by nate steiner Flickr Page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Photo by nate steiner Flickr Page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韓國電視節目醜化國內養殖台灣鯛風波,經該節目在其官方網站做文字澄清,而不是同樣在節目中正式更正,是否已經展現誠意,業者可自行判斷。

【擺脫廉價印象】

然而縱觀此次風波還是有許多問題需要釐清,以免持續誤導下去。首先台灣鯛以淡水養殖為主,屬改良吳郭魚,無論成長速度、肉質、體型均較傳統吳郭魚(Tilapia)為佳。

為了在外銷市場上能跳脫傳統吳郭魚給予消費者低價魚種的既定印象,在政府同意下改稱為台灣鯛(Taiwan Tilapia),至於體型較小者(1公斤以下)則仍稱為吳郭魚,而政府在編列產銷失衡以及災害補助預算時刻意使用吳郭魚一詞,在旗艦產業的宣傳上則使用台灣鯛,連國內消費者也經常被搞混。

其次是台灣鯛是否可以稱為鯛魚?這要溯及1990年代初期國內一家民間企業透過品種篩選、海水養殖、飼料改進及加工技術改良,成功研發出吳郭魚生魚片將其命名為「潮鯛」,潮代表潮汐(海水)的意思,鯛則因為吳郭魚屬慈鯛科且鯛類在日本代表高經濟價值魚種,該產品原料係採海水養殖因此稱為潮鯛並無不可。

【省成本、品質降】

首次以生魚片產品在日本市場受到好評,售價遠高於一般吳郭魚,成功擺脫吳郭魚長期給人廉價的刻板印象,為養殖吳郭魚開創另一片天空。

可惜利之所趨,其他業者一窩蜂仿傚生產吳郭魚生魚片,出口量激增,市場進入價格競爭,有業者為節省成本,縮短養殖期限(海水養殖需1.6-2年,淡水養殖只需8-12個月)改以淡水養殖為主到收成前才進入海水蓄養,品質、衛生、以及使用一氧化碳(CO)遭到日本官方質疑,多數生魚片生產業者改以冷凍生魚片轉行銷至美國、歐盟、韓國等市場,目前台灣鯛出口以整尾冷凍(條凍)為主。

再者,台灣鯛產品主要分為整尾條凍、冷凍魚片以及生魚片等,要當做生魚片食材的台灣鯛養殖環境條件需相當嚴謹,最好能採海水養殖不但生菌數低,肉質也較佳,同時要有特別規範與清楚標示,以免給予黑心商販矇混的空間。此次韓國節目報導當地店家以台灣鯛生魚片冒充高價海水鯛魚,欺騙消費者,過錯顯然在於該國商人的不老實不應怪罪台灣鯛。

【韓媒抹黑非首例】

事實上韓國媒體以偏概全刻意抹黑的行為並非首例。韓國媒體也曾指稱中國養殖的吳郭魚(羅非魚)是用動物糞便養大,引發消費者恐慌導致羅非魚價格下跌,中國羅非魚外銷一度受到影響,引起中國養殖業者強力抗議。既然台灣方面已經蒐證齊全,應該要求韓方正式透過媒體公開澄清道歉,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最後除了強調品牌,更應該注重實質內涵。國內台灣鯛養殖環境與技術總體而言均相當先進,不過部分台灣鯛含有臭土味且被國外檢出含有不當的藥物殘留影響到出口也是事實(輸韓的退貨率一年逾1成)。業界在討公道的同時也應誠實面對缺失全面改善,做到盡善盡美,才不負台灣鯛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