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場災難的總統勘災政治學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3/11/14 09:25 點閱 2424 次
珊蒂颶風提供歐巴馬發揮國家領導人危機處理的舞台,投入聯邦資源,指揮處理災後重建工作。(Photo by Dell's Official Flickr Page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珊蒂颶風提供歐巴馬發揮國家領導人危機處理的舞台,投入聯邦資源,指揮處理災後重建工作。(Photo by Dell's Official Flickr Page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超級強颱「海燕」重創菲律賓,引發嚴重人道危機,各國紛紛馳援,我國也不落人後,外交部基於人道無國界的精神投入賑災行列,值得國人的肯定。

從電視看到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視察災情的畫面,不禁想起美國與台灣都曾經歷強風侵襲造成重大損害,三個國家、三場災難,卻能看出三位總統的領導風格與政府團隊執行力的差異。國家領導人是國家精神的象徵、國民願景的代表,以及守護社會價值的中心,果真能夠達此境地,絕大多數國民必會認同和支持。

【勘災招來更多憤怒】

證諸歷史,並非所有領導人都是如此,至少從歐巴馬、艾奎諾三世和馬英九三位總統處理重大災害的態度和能力上,就能看出端倪。

「海燕」過後,為加速災區的救災與重建工作,菲國宣布進入「全國災難狀態(State of National Calamity)」,艾奎諾三世親自視察災區,在和災民喊話時,還不時低頭看手錶,表示還要趕去聽災情簡報,之後就搭車匆忙離開;更有媒體報導,災民陳情表示被暴徒拿槍搶物資,希望政府幫忙,不料艾奎諾三世竟回應「但你至少還沒死」。

艾奎諾三世的言談舉止,被批評是在災民傷口上灑鹽,勘災不僅未能在政治上加分,反而惹來人民更多的憤怒。

同樣是勘災,歐巴馬在珊迪襲擊美東地區之日,距總統大選只剩6天,卻是暫停競選活動,坐鎮白宮指揮救災。

【危機處理的舞台】

身為聯邦處理風災救助的總指揮官,歐巴馬下令幕僚必須在15分鐘內回應任何州或地方官員電話求援,並設法解決他們的需要,之後,與紐澤西州長克利斯蒂走在被颶風蹂躪的街道上與災民談話、在大西洋城東北方受災嚴重的柏堅島(Brigantine)社區,歐巴馬擁抱災民唐娜說:「一切都會沒事,每個人都安全,是不是?這是最重要的事。」

珊蒂颶風提供歐巴馬發揮國家領導人危機處理的舞台,投入聯邦資源,指揮處理災後重建工作,在最艱困的時刻,告訴受災人民:「我們為了你們來到這裡,會確保你們獲得重建所需的所有幫助。」充分展現國家領導人「急民所急、苦民所苦」的高度,人民感受到總統與他們同在,不會被政府遺棄,更讓支持共和黨羅姆尼的克利斯蒂感激歐巴馬的關懷和悲憫,因而獲得美國人民的信任,在2012年總統大選成功連任。

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造成673人死亡,26人失蹤,小林村滅村慘劇。風災發生後,救難人員無法於短時間內挺進災區救災,災民、媒體及一般大眾多指責政府沒有同理心、態度傲慢,且救災不力。

【政府救災不力】

在輿論壓力下,馬英九總統被迫召開記者會,自承「沒有做得更好、沒有做得更快」,向國人道歉,民眾不滿政府救災表現,統治正當性遭到質疑,導致劉兆玄內閣宣布總辭。

總統勘災行程難免會被攤在陽光下檢視,歐巴馬總統對珊迪風災災民真情流露的擁抱,透過媒體傳播感動人民,由此觀之,面對災害和災民為政者豈能不戒慎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