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最新研究發現,胰臟癌手術後,單純以化學藥物繼續治療效果最佳!如果搭配放射線療法不僅對病人無益,反而會增加副作用。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廖偉智,與流行病學所副教授杜裕康合作,以最新的「網絡統合分析」方法,比對超過3千名臨床試驗病患的資料,歸納出單一藥物化療,是現行胰臟癌術後最具療效的輔助性治療方式。
目前胰臟癌治療困難,除早期幾無症狀外,即使透過手術完全切除腫瘤,仍有8成患者復發;為降低復發風險,術後必須採取包括化療、放療及兩者互相搭配等輔助性治療,但醫界對採取何種療法意見不一。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指出,多數臨床試驗面臨樣本數不足的問題,其結果難以作為治療流程的依據,「必須由統計學的角度切入,從既有的各家臨床資料異中求同,才能找出最佳療法。」
廖偉智說明,醫界對胰臟癌術後輔助療法爭論已近10年,未能有共識的主要癥結在於,化療與放療是否確實能夠降低患者死亡率。台大醫院腫瘤部主治醫師林育麟指出,美國的輔助療法以放療為主,即便採用化療也必須搭配放療操作,但歐洲國家卻傾向不使用放療,主要是避免放射線傷害造血功能,造成病人白血球數目過低,容易因各種急性感染而死亡;台灣目前醫界做法也未統一。
為找出「最有效」的胰臟癌術後輔助療法,廖偉智與杜裕康合作,運用網絡統合分析系統,整合國內外9組臨床實驗、共3033名病患資料,比對單純使用化療藥物「服樂癌」、「健擇」,及分別搭配放療等6種療法。結果發現,單純使用化療與不治療、純觀察相較,可降低3分之1的死亡率;單獨使用放療或合併化療,並無法降低死亡率,且病人必須承受較嚴重的副作用。
「網絡統合分析的結果也證實,多重療法未必對胰臟癌病人有利。」陳為堅表示,術後病人身體虛弱,常無法承受多重療法的副作用。林育麟解釋,能透過手術摘除腫瘤的病人多屬1至3期,這類病人有「根治」的希望,因此醫師多半希望後續輔助性治療,能以減輕副作用、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為原則,此概念也符合廖偉智「單純使用化療最有效」的結論。
廖偉智特別強調,如果腫瘤已轉移至淋巴系統,通常所有輔助性療法的效果都會降低,且各病人之間差異極大,難以預估療效;因此研究團隊特別排除淋巴轉移的病例,以呈現各療法最真實的效果。
網絡統合分析系統可比對單一疾病採取多種療法的效果,6年前由英國統計學界研發成功,「目前多數疾病都有許多療法。」引進該系統的杜裕康表示,「我們希望透過統計學的分析,達成療法選擇上的共識。」台大流行病學所所長簡國龍指出,分析結果不僅能做為臨床準則的調整依據,若能將治療流程標準化,則健保的資源分配也能更有效率。
延伸閱讀:台大公衛團隊有關胰臟癌術後療法的研究,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腫瘤學》。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3)70388-7/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