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未檢驗 進口黃豆疑農藥殘留

李昀澔 2013/10/28 19:51 點閱 3043 次
台灣黃豆多仰賴進口,政府訂立各項農藥殘留標準,卻並未執行檢驗。(photo by UnitedSoybeanBoard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黃豆多仰賴進口,政府訂立各項農藥殘留標準,卻並未執行檢驗。(photo by UnitedSoybeanBoard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進口黃豆可能含有過量農藥,食管署有規範卻沒檢驗,並沒有確實為民眾食安把關。」立委林淑芬28日會同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召開記者會指出,政府針對進口基因改造黃豆產地,大量使用的除草劑「嘉磷賽」訂立嚴格殘留標準,卻未執行檢驗,規範形同虛設;食管署回應,已將嘉磷賽新增為邊境檢驗項目,在產品進口前先行檢測農藥殘留。

根據農委會今年5月紀錄,我國每年進口黃豆約240萬公噸,其中9成為基因改造產物,主要產地來自美國、阿根廷及巴西。由於國內黃豆需求主要仰賴進口,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處去年特別提出建議,要求衛福部嚴格把關進口農產品藥物殘留。

政府對進口黃豆採用「多重殘留分析法」檢驗多種農藥含量,但部分農藥並不在現行篩檢法所能檢測的範圍;林淑芬指出,美洲國家大量使用的嘉磷賽,也就是國內農民普遍使用的「年年春」,就屬於「驗不到」的農藥之一。

「政府規定嘉磷賽殘留量為10 ppm,比美國還低。」林淑芬說,「但其實黃豆過海關時並未檢驗嘉磷賽含量,標準形同虛設。」林淑芬表示,國內檢驗嘉磷賽的設備尚未健全,而根據日前德國實測南美洲基因改造黃豆,發現嘉磷賽含量多在70至90 ppm不等,美國標準則為40 ppm,都遠超出我國訂定的10 ppm標準。郭華仁認為,「如果按照10 ppm的標準,那所有來自美洲的黃豆都不能進口。」

林淑芬指出,食管署目前並未急於執行嘉磷賽檢驗的原因之一,是沒有臨床數據證實嘉磷賽會對人體直接造成傷害。郭華仁則表示,美國從1996年起,包括甲狀腺癌、腎臟及腎盂癌、肝癌、膽管癌的患病人數突然暴增,其中一個普遍被認可的原因,是美國人從1996年開始食用基因改造食品。

「經濟作物經過基因改造後,對某些農藥產生抗藥性,就可以利用農藥殺死雜草而不影響作物。」郭華仁指出,台灣進口的12種基因改造黃豆當中,有4種抗嘉磷賽品種,而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嘉磷賽用量自2000至2006年提高53%,美國政府也因此將殘留標準從20提高至40 ppm。

郭華仁引用美國學者山姆賽歐與瑟涅爾今年發表於國際期刊《Entropy》的研究指出,嘉磷賽與部分疾病相關,其中具體的影響包括抑制肝臟中負責解毒的酵素作用,另外也會改變腸道內的菌落,造成益生菌減少。「部分動物實驗也證實,嘉磷賽添加於日常飲水,可能造成實驗鼠產生腫瘤。」郭華仁說,「我想台灣不應該如此輕忽,嘉磷賽可能對國民健康帶來的影響。」

郭華仁建議,政府應將食用與飼料、煉油用黃豆作出區隔,「只要民眾都吃非基因改造黃豆,就可以避免大多數的農藥殘留問題。」另外,應針對進口黃豆採大規模抽樣,送交國外具公信力的實驗室檢驗。林淑芬補充說明表示,要求國外廠商提供完整農藥檢驗資訊也是可行的作法,「起碼多一份保障。」

食管署有鑑於近來爆發油品混充案件,造成民眾質疑食用油檢驗流程,28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指出,未來對油品的控管將從進口原料開始,包括嘉磷賽、固殺草等過去未檢驗的農藥,也將一併檢測殘留量,將可望釐清進口黃豆嘉磷賽等農藥含量是否超標的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