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依新法規 重整旅遊市場機制

蔡孟峰 / 媒體工作者 2013/10/14 10:56 點閱 3820 次

大陸十一黃金周假期才剛結束,似乎沒能為台灣的觀光周邊業者帶來可觀的獲利,因為黃金周開始的同時,中國大陸實施第一部的旅遊法;禁止旅行社安排購物行程,也就是領隊和導遊不得帶陸客前往合作的商店消費抽佣。

大陸人士參加大陸內地旅遊團的觀光客,錄下地陪在車上的惡行惡狀,不參加自費行程就要趕下車,恐嚇導遊會把把刀子架在脖子上,這在大陸缺乏旅遊品保合約的情況下時常可見。

低價搶客將成歷史

而新擬定的旅遊都受到旅遊法的限制,在台灣,以低價搶客,變相安排購物行程而專做陸客團的業者,此法實行後,也必定受到波及。

台灣開放陸客觀光已經滿五周年,從一開始以人數的控管來控制旅遊品質,到後來大陸組團變多了、陸客也增多了,業界為了搶客削價競爭,每人每天的食宿交通從平均的60美元,降到35美元的殺頭生意都有人做。

當然羊毛長在羊身上,就必須靠安排購物行程,向固定合作的藝品店、商家抽佣補回差額,只是台灣導遊還不至於不買就趕下車,不自費就亮刀那麼膽大妄為。

導遊將被打回原形

許多縣市政府基於政治考量,原先不願意開放機場直飛,因此承接陸客生意起步較晚,但後來也禁不起觀光周邊產業業者的群起效尤,開始陸續安排陸客團行程到訪。

這些產業就衝著陸客團的大幅增長,以及高消費的能力,許多的名產藝品,消費客群在安排上就侷限於陸客;地方政府又未加以警示,如今,面對突如其來的旅遊法規範,包括旅行社業者、免稅商店,甚至導遊、遊覽車業,勢必會被打回原形。

保有旅遊品質水準

在台灣的旅遊業界早已存在許多「約定俗成」的既定機制,譬如購物行程、導遊抽佣等,但台灣旅行業者比起大陸,其實在於多了品質上的保障,大陸實施旅遊法,間接上也是為了恢復陸客赴台應享有的旅遊品質能維持一定水平。

儘管台灣遵守品保的業者受影響程度相當低,但若觀光局藉此機會「汰蕪存菁」,反而能篩漏出惡性削價的業者,輔導轉型或自然淘汰,如此一來,台灣才能永續經營陸客旅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