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了解上海自貿區的新商機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3/10/09 15:34 點閱 4274 次

習李體制掌政之後,為實現「中國夢」所採行的「五個替代」國家產業政策,作為新的中國成長發展模式,從「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進的骨幹行動計畫,以繼續保持30年來的中國經濟成長潛力和活力,正引起全世界的莫大關注。

所謂「五個替代」的新國家產業政策,指的就是「李克強經濟學」,將從現在開始採用「消費替代投資」、「內需替代外需」、「服務替代製造」、「低碳替代高碳」,以及「城鎮化替代工業化」的國家級政經策略作為,幫中國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國家成長發展模式。

無縫接軌國際市場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2013年9月11日遼寧大連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3年新領袖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之前兩天,即在9日的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中國將給世界傳遞持續發展的資訊》的署名文章,領先釋放中國政府有關經濟轉型及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信號,表示中國將繼續維持健康而持續的經濟成長率,並堅持改革及對外開放的道路;中國不能再沿襲過去那種高消耗和高投資的模式,而是必須統籌「穩成長、調結構和促改革」。

同時,中國也將精簡政府規模,力推結構性改革,刺激國內消費;加緊城鎮化政策,將可以讓一億農村人口,在緊接而來的十年之內,都能成為城鎮居民,這將大大提高中國國內的消費需求。

推動「內需替代外需」政策,就是要讓中國市場無縫接軌國際市場的新施政重點。祇有中國能夠刺激內需的增加,以內需替代外需,才能真正有助於中國更有效地應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全球外部環境大變遷。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置與運作,就是中國政府積極探索擴大開放、加緊國際接軌的全新且重要的方略之一。

對外自由開放模式

中國習李體制打出「李克強經濟學」的第一個重要行動方案,就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中國自貿區),其實是一個早在胡溫體制掌政時期,就已完整規劃設計的國家級經濟發展方案。

在2013年7月初原則通過建設自貿區方案一個月後,中國國務院旋即在8月1日正式批准設立,用以探索中國對外自由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速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加緊轉化經濟成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使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中國的發展。

就在李克強政府力推之下,國務院於2013年9月27日正式發布《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且立即在2013年10月1日正式揭牌運作。

上海自由貿易區,是項目之一,預計將會成為中國重要的改革政策試驗場,決以探索中國對外自由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速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加緊轉化經濟成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使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中國的發展。

相對於台灣早在2013年1月16日發佈「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草案,並共識敲定自由經濟示範區發展願景,卻直到現在為止,猶然匍匐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門前,無所動彈的「失能失效」狀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確切可謂是「後發先至」,也不啻給台灣的自由開放政策,施予莫大的刺激。

上海自貿區開放

中國政府預訂在兩到三年之內,在上海自貿區落實體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結算等,幾項獨步全中國各省市的創導性對外自由開放政策,藉由擴大金融服務業等,多重領域的開放,將對中國未來改革開放,發揮重要推動作用,也促使中國加速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全面接軌。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共計開放了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等6大服務業領域,並擴及18項行業領域,原對於相關產業的投資者資格要求、股比限制、經營範圍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銀行業機構、資訊通信服務除外)事項,都將予以暫停或取消,以營造有利於各類投資者「平等准入」的市場環境。

在金融服務業開放部份,還包括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支持在區內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亦即外資銀行可設立自己的機構,或與大陸國內銀行組成合資銀行,中資銀行還可開辦離岸銀行業務;允許金融機構實行市場化定價,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全面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

同時,鼓勵中國企業跨境投資,同時支持開展人民幣跨境再保險業務。在航運部分,放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的外資股比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企業,這是中國邁向亞洲轉運中心發展的一項重大突破。

商貿領域方面,允許外資企業經營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電信業務,甚至未來可能會允許外資獨資電信企業。受到業界關注的是,允許外資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中國政府在上海自貿區內解除了長達13年的限制。同時,也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及獨資娛樂場所。

智慧型城市建設

除了透過上海自貿區促進改革開放之外,擴大內需也是習李體制的中國經濟成長主攻方向。擴大內需政策之發展,除了釋放13億人口的龐大國內消費潛力,中國也準備要保持合理的開發投資力度,包括加速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中西部鐵路項目,以及市政設施建設。

而「李克強經濟學」重點的中國城鎮化(urbanization)進程,更是長期擴大內需,提供巨大潛力,縮小中國城鄉差距的必經之路。而其中,國家智慧型城市大建設,應該是一項最值得重視的國家級計畫。尤其對於在中國大陸市場長期投資營運的台商言,更將提供許多更廣闊深厚的市場開發新機遇與新挑戰。

啟動新商機

2012年12月份,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並於2013年1月公佈了第一批90個試點城市名單;接著在2013年8月5日發布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確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比2012年試點範圍擴大了9個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政策的採行,是貫徹中央政府全面「將中國建設成為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要求各個地方城市政府,積極落實「城市公共資訊平臺」和「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建設」,提升各應用系統效能,強化必要的應用體系建設,落實智慧城市建設計畫「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基本精神,循序漸進利用民間資本及企業家精神,具體實現每項專案投資規模、資金來源和建設時程。新型智慧型城鎮化計畫,特別有助於刺激整個國家經濟成長。

政府應協助積極爭取

中國新型智慧型城鎮化計畫,是指在藉由物聯網(IOT)、雲計算(Cloud Computing)、人工智慧(AI)、數據挖掘(Digital Mining)等新一代運資通訊科技的支持之下,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無線聯網化的新城市形態。

「試點智慧城市」將經過3至5年的創建期,預計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大陸整體將有600至800個城市會成為「智慧城市」。截至目前,中國計有154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計畫,2013年8月5日已經正式核定了2013年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預計總投資規模高達人民幣1.1兆元(將近新台幣5.5兆元),勢必帶動極其重大的投資營運及商業市場機會。

而「智慧城市」所能創造出來的新生服務市場規模,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將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將近新台幣3.5兆元)。

這一龐大而且重要的市場新商機,台商也應該不會稍予輕忽,政府尤須積極予以協助促進。

在近日舉行的APEC會議中,由前副總統蕭萬長所創導推動的「兩岸企業家峰會」的新平台機制,亦已積極啟動運作,應該可以更有效協助台商新商機的掌握,並且能夠滿足兩岸產業經濟互助合作,齊步邁向全球大市場的前瞻性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