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憲訴法》已對憲法法庭運作造成重大影響,大法官應有權主動審理!」民間多個司改團體17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憲法法庭先處理《憲訴法》、總統要擴大大法官審薦的參與過程,立法院也要理性審查。司改會副執行長李明洳強調,憲法法庭癱瘓對人權保障不利,《憲訴法》已影響憲政運作,他們認為大法官可先審理。
各黨不該無腦封殺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17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憲法法庭化解憲法僵局。李明洳指出,在審理過程中,部分人選雖獲得在野聯盟肯定,但表決出來還是全數封殺,執政黨也策略封殺某些被提名人,這樣會導致大法官無論提名誰都不會通過,且未來三年都可能會停擺。
「大法官對於人權保障相當重要!」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林實芳強調,當初就是在民間團體號召、大法官釋憲下,才讓離婚後子女優先判給父親的落後規定遭宣判違憲。若大法官持續困在新《憲訴法》下,恐無法作出解釋。她指出,其實大法官陳忠五的意見書也呼籲大法官應解決問題,她也期盼整個憲法法庭能站出來。
審薦小組要多元化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行長黃怡碧也說,從提名過程來看,有人選高度政治性、準備不足,還有獲得在野支持卻被杯葛的現象,讓各界擔心大法官對人權保障的決心,因此希望未來總統的大法官審薦小組組成能更多元化(性別、議題等)、進行更多溝通,而立法院也要理性審查,勿將大法官作為政黨對決的犧牲品。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強調,憲法法庭已經癱瘓235天,今年7月25日立法院否決大法官被提名人後,僵局至今仍未解。聯盟呼籲憲法法庭應盡速就《憲訴法》一案進行審理,以化解憲政僵局;總統應擴大審薦過程的透明與參與,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立法院應理性審查,勿將大法官作為政黨對決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