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閱讀,讓我高收入》

醒報編輯 2025/01/13 18:45 點閱 137 次

作者本山裕輔曾任職於顧問公司,每天都加班到錯過末班車,工作的忙碌與壓力,讓他開始耳鳴、心悸,天天擔心過勞死……。他開始思索,該怎麼做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不再加班加到死?參考許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之後,答案是:讀商業書。

從此他每年讀300本以上,累計閱讀超過1,500本各類書籍,發展出獨特的二刀流選書術──順流而下選書術、登山攻頂選書術,還有一頁精粹筆記法,活用這些讀書法後,他只花3個月,就學會斜槓賺錢的新技巧。一流人士都在用的選書、讀書法,將買書成本最快轉換為幫你賺錢的資產。

我在選書時一定會到實體店面。但是,每一家書店陳列書籍的方式不同,因此,最好有多家常去的書店,如果陳設書籍的方式有利於鑑定書籍則更理想。以下是我判斷書店優劣的三個重點:

書架陳列獨特脈絡

喜愛書籍的店員,擺設書架時會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我曾在一家書店看到《大減速:飛躍式成長的終結,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脈動及契機》(Slowdown: The End of the Great Acceleration−and Why It’s Good for the Planet, the Economy, and Our Lives)旁,擺放《富足:解決人類生存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Abundance: The Future Is Better Than You Think,暫譯)。當然,這可能純粹是偶然,如果是刻意這麼陳列,就太有趣了。

全球的發展是正在「加速」進行?還是正在「減速」呢?將兩本觀點對立的書並排陳列,讓人期待接下來在這間書店,是否會邂逅其他有趣的書籍。

此外,這家書店在DX(數位轉型)書籍附近,擺設業務改革和業務標準化的書架。實際上為什麼這樣做,必須請教店員才能知道,但根據我的推斷,或許是因為意識到業務標準化將是數位轉型的重要關鍵,不該一股腦兒的投入科技研究,而是要先進行扎實的業務改革。

我能從書籍陳列感受到書店的強烈訴求,彷彿和自己的價值觀相互共鳴。

陳列新出版的書籍

只擺放新書的書店,通常會讓我覺得找不到好書。某些暢銷多年、或是出版一年後依然大受歡迎的書,不是沒有展示,就是被冷落在不顯眼的角落。

當然,書店或許是迫於壓力,以致必須先考量新出版的書籍。然而,有心的書店不會輕易屈服,依然會將想推薦的書陳列在前,或是透過手繪海報來宣傳。根據我的經驗,能夠讓人感受到熱情的書店,找到好書的機率更高。

經常更換書架陳列

這一點只須觀察書背有無褪色。褪色的書背代表書已經放在同一個地方好幾個月,賣不出去。

認真經營的書店會思索大眾想看什麼樣的書,因此,他們會每天嘗試將書籍陳列在不同位置。例如勞動方式改革風行、遠距上班變得普遍時,會配合當時的趨勢,改變書店擺設。在這樣的書店裡,不可能擺著書背褪色、積了灰塵的書。

只讀關鍵20%

閱讀前縝密規畫想從書中取得什麼收穫,將左右八成的閱讀成果。

此外,人類是健忘的動物,如果費心在閱讀前下工夫挑書,卻無法運用,不僅浪費時間,書籍也變成了支出成本,因此,我們需要利用書中的知識產出成果,視為「資產」加以管理。

在第3章中,我將解說將書本重點迅速視覺化,讓閱讀內容成為資產的「一頁精粹筆記法」。一頁精粹筆記法的前提,是「閱讀關鍵的20%內容」。也許會有人認為,特地買回來的書沒有讀完很可惜。然而,這樣的迷思反而可能使你浪費更多時間與精神,這個說法有兩個理由。

書籍無法有共鳴

第一,如同人際關係,有些書就是無法和我們產生共鳴。

例如書中的價值觀、想法和自己大相逕庭,或內容是已知的事情,此時能學習的知識有限,花再多時間閱讀,也不一定有收穫。遇到這樣的書籍,就抱著無緣的想法,闔上這本書。

追根究柢,要找到能引起共鳴的書,機率原本就不高。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曾提出「271法則」,指身邊10個較親近的人當中,只會有2人合得來、1個人合不來,其他7個人則是普通關係。

雖然這是運用在人際關係的法則,未必能百分之百套用在閱讀上,但如果記住這個比例,就更容易接受「能陪伴你一生的書籍,10本中只會有2本」的事實。

或許會有人對此感到沮喪,但是,假設一本書2,000日圓,等於只要付出2萬日圓,就能找到2本對你有幫助的書。如果這2本書讓你的收入增加超過10萬日圓,其實就已經完全回本了。與其把讀書當作「花費」,不如視為「投資」,如此一來,就能毫不猶豫的割捨剩餘的8本書。

書中的兩成內容

第二個理由是,從書中獲得的成果,有八成來自書中的兩成內容。這是將「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又稱「八二法則」)套用在閱讀。

所謂帕雷托法則,是指關鍵的20%要素,會影響整體80%的成果。公司80%的營業額,來自20%的員工,就是帕雷托法則的一個例子。

我在顧問公司服務時,曾被提醒:「不要花100分的精力去追求百分之百的準確度,而是花費10分的精力達到60%、花20分的精力達到80%。」把這樣的思維運用在閱讀上,以最少的時間來達到最多閱讀次數。讓自己擁有不完美的勇氣,從「購買的書一定要讀完」的詛咒中解脫。

閱讀「關鍵的兩成」

那麼,怎麼做才能有效率的讀到「關鍵的兩成」呢?以下介紹兩個步驟:

1.速翻閱重讀
2.將內容摘要

縮短每次閱讀時間,增加重讀次數。有關書籍的閱讀方法,分為「熟讀、精讀」或「速讀」兩派,而我個人認為,這個爭議永遠沒有定論,我閱讀時會採取兩種方法各自的優點。

我將閱讀時間分解為「每次閱讀的時間 × 重讀次數」。這條公式的目的,是縮減每次閱讀時間,並增加每本書閱讀的次數。換句話說,在花費同樣時間重複閱讀一本書的情況下,與其滾瓜爛熟的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不如重複瀏覽數次。具體分為以下步驟:

.最初3次,不管懂不懂,以「瀏覽」的方式閱讀。
.第4至第7次,讀懂標題、粗體字,以及各章最前面及最後面即可。
.第8至第10次,細讀感興趣、但第7次閱讀時仍不太理解的部分。

一開始瀏覽3次

首先說明為什麼一開始需要「瀏覽」3次。也許有人會納悶,快速翻閱沒辦法記住書籍內容,但是,即便只是大致瀏覽,書中重複出現或粗體字也能映入眼簾。

例如閱讀關於數位轉型的書時,標準化、AI、機械學習、商業模式變革等關鍵字會一再出現。只要掌握關鍵字,就能夠連結自身具備的知識、揣測書籍的內容,也能初步想像「即使要靈活運用AI,也必須先整理好數據。而為了整理資料,可能有必要將作業程序標準化」。

第4次至第7次的閱讀目的是為了理解內容。但並非一字不漏的閱讀,而是只讀重點,其餘內容可以快速略過。

閱讀開頭和結尾

首先,為了理解書籍主旨,先過目各章節標題。如果對某些標題特別感興趣,就把粗體字的前後段落一起看過;對於難以理解的標題,若是看了8至10次依然不懂,就先跳過,不感興趣的章節也可以直接略過。

此外,我也十分推薦只閱讀各章開頭和結尾的方法。各章的開頭,通常會點出問題,而各章的結尾,則會總結或歸納重點。只要看標題、粗體字、各章開頭和結尾,閱讀整本書的兩成內容,就可以理解作者八成主張。

而第8次至第10次,是閱讀感興趣卻未理解的部分。當你讀到第8次時,已經能掌握要旨,因此,一開始覺得深奧的內容,到這時也能逐漸理解。

關於反覆閱讀,《三國志.魏志》中提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意思是「不論多麼艱澀難解的書籍或文章,只要一再重讀,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潛意識同步運作

然而,反覆閱讀有一個前提必須注意,那就是「間歇休息」(interval)。與其一口氣讀10遍,每讀3遍就暫時休息,大腦更容易釐清閱讀的內容。

這是為了運用大腦的潛意識。就如同公認的創意聖經《創意,從無到有》(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一書所指出,當資訊置入潛意識時,就會在水面下為我們工作。我們常聽人說「睡前適合複習需要背誦的科目,因為在睡著時,大腦會自動整理資訊」,可見潛意識對理解產生了極大助益。

那麼,要如何讓書籍內容在潛意識中發酵?答案是閱讀其他書籍。讀A書時將B書置入潛意識,閱讀B書時則讓A書發酵。這麼一來,閱讀多本書籍時,能讓意識與潛意識同時運作,使閱讀更有效率。

先去洗三溫暖

前面提到「不求急著理解,反覆閱讀」、「同時閱讀多本書,讓潛意識運作」等,是我在攻讀MBA時領悟到的方法。

MBA的課程需要大量預習,每堂課前都必須閱讀多達數十頁的企業案例,並進行整理。而每學期有多門課程,因此,必須同時研讀市場行銷、財務、管理等不同領域的資料。再加上每一個企業案例中,都涵蓋大量的專有名詞與財會名詞,光是理解內容就令我焦頭爛額。

經過反覆嘗試,我發現即使快速同時閱讀,也能理解大多數內容。如果讀了7次左右依然無法理解時,我會刻意先將資料擱置,甚至去洗個三溫暖。此時,潛意識會幫我們整理資訊,隔天再閱讀同樣內容時,就能迅速理解。(宇欽/輯)

《這樣閱讀,讓我高收入》
作者:本山裕輔
出版社:任性出版

其他書訊:
《這輩子,至少當一次賣家》
作者:徐課長 서과장
出版社:先覺

在資本主義社會,懂銷售的人,如同掌握致富鑰匙!上班族賣勞動力賺錢,自營業者或公司賣產品或服務賺錢。舉凡小商店到大企業,賺錢的本質都是賣東西。作者徐課長為韓國線上銷售專家,他曾是年薪96萬元的中小企業課長,在短短5年內,讓自己的年收躍升到4,600萬元。他根據自己和學員的經驗,為線上銷售新手寫下這本書。

本書以故事形式呈現,描述金次長從下班後開始打工,到每月賺取240萬元的過程。從經營自媒體,到擁有自己的品牌,徐課長為金次長不同階段的困境提供具體指引和工具,帶領讀者一步一步學習,朝向財富自由邁進!

《帶著母雞環遊世界》
作者:吉雷克.蘇德
出版社:遠流

吉雷克.蘇德從小就夢想著冒險,等到18歲成年後,他迫不及待地離開家鄉,前往澳洲工作,為的是賺錢買下一艘屬於自己的「帆船」,展開獨自環遊世界的夢想旅程。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還未遇上真正的挑戰,竟先遇見了一隻母雞,讓他的單人航行計劃徹底轉變……

這是一段人與動物的深厚情誼,也是一場擁抱夢想的偉大冒險!在與莫妮克一起航行的日子裡,吉雷克經歷了驚濤駭浪中的生死關頭,也在極地冰封中掙扎求生。他們的故事不僅讓人心驚動魄,感受旅途的險惡,更觸動人們的心靈,體會到那份因患難而激發出的珍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