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的新創必需通過「試驗」才能獲得肯定,而試驗就會牽涉到道德與倫理規範。
植物通常不會出現讓人類「同理」的反應的植物,實驗的進步尤其快,所以我們可以吃到各種不同品種的稻米、無子西瓜與葡萄,以及見識到拍賣價格一粒超過新台幣兩百萬元的荔枝。
動物權益不斷提升
人權高漲,漸漸的對動物權益的重視也不斷提升。寵物當然不用說了,動保團體還會關注實驗動物被試驗時,有否遵守「人道」原則,甚至也有抵制動物實驗的主張與行動。
至於「經濟動物」,為了提升其價值,飼主自然就會注重飼養過程中的保護與照顧措施。
從前畜牧業養殖的動物,生活條件都很低劣,這些年已有明顯改善。動物需要的飼料與環境,包括陽光、溫度、濕度等等,藉科學之助,都可以調控到最佳狀態,培育出飼主所期待的樣貌。
動物終將屠宰
不過,若說要貫徹「人道」原則,則在經濟價值上,提供「乳」、「蛋」與「毛」的動物,相對比較沒有爭議,但用途是貢獻「皮」、「肉」與「臟」的牲畜,其結局就不免有些讓人感傷了。
飼主用了很好的方式來對待動物,似乎可以讓牠們過得舒適、安逸、健康、快樂,同時也能使身體可用之處,達到最佳狀態,然後呢?當然不是無憂無慮的終老,而是會被送到屠宰場。
儘管屠宰過程需要符合人道,但屠宰就是屠宰,飼主很志得意滿的強調,自己是多麼的「人道」,然而,若提「人道」,結果難道不會讓人有不對勁、不是滋味的感覺嗎?
對動物「人道」?
對動物「人道」是為了滿足人類慾望,讓人感慨。荒謬的是,這世界上到處有人遭到「慘無人道」的折磨,卻也有些人,想無所不用其極的對動物「人道」。
有個笑話說,某人養豬,用某種飼料,遭動保團體批評,用另種飼料,也遭動保團體抨擊,有人問他怎麼辦,這人好沒氣的說:我能怎麼辦?只好給每隻豬兩百元,看牠們想吃什麼就自己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