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既基本又嚴肅的課題,特別是在季節交替轉換之際。
路過藥妝門口堆了一堆即期口罩打折賣,明顯的沒有疫情期間的排隊搶購長龍,行人甚至連看一眼都沒有。顯示大部分國人已恢復不戴口罩的生活常態,但還是會在人行路上、在公園、運動場或山林間,看到不少散步、跑步或爬山的國人戴著口罩,甚至有自個兒開著車,也戴著口罩,這是什麼心理因素?
配戴口罩症候群?
這些現象,實證醫學研究認為戴口罩呼吸阻力增加、血氧略為下降、二氧化碳濃度略為升高、說話會升高溫度而不舒服,但長時間或長期配戴口罩僅會有少許不良影響。
社會心理學則視戴口罩者係對自己的容貌及免疫力明顯焦慮不放心,以致認為隨時戴著口罩,既可防護有病毒或流感等不乾淨的空氣,又可隱藏自己。惟此需要大家有同理心予以關懷,並給予較長時間去自我調適。
正確戴口罩
但在社區衛生醫學則認為:有疫情或流感症狀者最好留在家休養,除了就醫外,不要勉強外出通勤、通學或上教堂,在家休養也是需要戴口罩,以免家人彼此交叉感染。
記得疫情一開始,國外的華人外出時紛紛戴起口罩,卻在街上或路上被老外打罵。理由是:有病幹嘛還跑出來?原有在國外戴口罩會被視為有病,而有病就不要外出,不要出來傳染給別人。
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
出入公共空間戴口罩、酒精擦拭、勤洗手等都只是治標而已,真正防疫的治本之道,莫過於居住環境內外要潔淨,所謂「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聖經)。住家、辦公及公共場所「健」築要有陽台及窗戶,讓空氣通風對流;密閉的大眾運具車廂,營運之前要先開氣窗或透過循環換氣裝置,讓空氣流通或先行噴藥消毒。
外部環境空間要清理、消毒及防治,不要孳生蚊蠅;飲食環境,特別是傳統市場、夜市要乾淨衛生,食材少野味,食品不添加防腐劑、糖精、香精或色素等化學物質;當然,政府採購口罩、檢驗試劑、疫苗等,手腳要乾淨,不能上下其手。
祈願「盡人事,聽天命」,台灣上下都做好防疫準備,但也不用太過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