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總統分配資源應有據 投資南部非選舉紅利

醒報編輯部 2024/07/01 17:18 點閱 2346 次

賴清德總統在出席高雄捷運岡山車站通車典禮說,過去幾十年政府重北輕南,建設幾乎都在北部,「現在我做總統,要讓台灣平均發展,要支持中南部發展」,未來AI等相關產業會來高雄,最先進的產業會往中南部移動。他也談到未來高雄將做為台灣的火車頭,能夠拉著台灣經濟繼續進步。

賴總統這一番強調對中南部加大投資建設的話,當然馬上引來北部縣市的質疑。台北市長蔣萬安馬上說,政府投資產業必須要有效益評估,應要該專業及整體投資的分析。的確,如果台北市或是雙北市這樣的城市規模,都不足以擔任AI產業的投資,那也實在說不過去。但是身為總統,的確需要考慮的比縣市首長要來得更高更遠,不然的確容易淪為私人主觀的選擇,也難以服眾。

總統規劃要有依據

如果以過去台灣的重大建設為例,不乏由總統來牽頭規劃設計,例如說民國六十八年左右的十大建設,傳出就是由時任總統蔣經國親自規畫。當時為了改善臺灣的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總共分為十大項目,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尤其是為了因應石油危機,大膽規劃第一核能發電廠,更列入十大建設計畫優先興工。

另外,包括桃園國際機場、南北縱貫基隆高雄的國道一號線、鐵路電氣化、蘇澳港跟台中港,高雄港配合大煉鋼廠、大造船廠跟石化工業區。時至今日,每一項建設都還是傳為美談。

後續馬總統推動的愛台十二建設,在全台南北重大城市都同步推動,包括鐵公路建設、科技園區跟都市農村再生。蔡英文總統的前瞻建設,雖然通過時較有爭議,但是由各縣市自主申請各樣重大建設,無論如何各縣市也都能雨露均霑。

對比起來,賴總統這次口頭承諾、行動背書,到底為什麼AI產業要往南移?南部落後北部的建設又需要多少補足?該補足的除了AI又有甚麼產業?如果這些都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建設計畫怎麼能獲得全民共鳴?

縣市優劣要公開

不可諱言,台灣現在的政治商業跟社會,對立得十分激烈。嚴格講,現在可能藍綠的互信正是史上最低,加上明年各黨就要該使進行2026年選舉的提名,這些縣市長每個都是如臨大敵,半點不敢鬆懈。這個時候,中央政府的資源、政策跟規劃到底獎落誰家,大家都是虎視眈眈。

台灣的水電資源分佈並不平均,加上各縣市的規劃,如何能跟中央搭配,都需要中央地方的精誠團結,才能取得最佳結果。好的建設可以流芳百世,無私的規劃累積百年仍然可以看出效果。

賴總統身為總統,絕對有足夠高度,來為台灣擘劃。如果沒有規劃過程,卻搶先在各縣市口頭宣布,或許能贏得一時掌聲,卻更可能讓無緣中獎的縣市更為憤恨。

期許總統能先召開擴大規劃會議,廣聽意見,再來做出台灣的整體產業規劃。讓全台灣共享福利,一起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