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之21》中國版的「君王論」

魏國彥 2024/06/20 13:02 點閱 1941 次
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明夷待訪錄》這套叢書的體例頗有新意,有許多彩色頁,穿插很多圖表、古畫與照片,搭配以相當典雅的漫畫,文字平易近人,高中生能解,老嫗也能解。 (網路截圖)
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明夷待訪錄》這套叢書的體例頗有新意,有許多彩色頁,穿插很多圖表、古畫與照片,搭配以相當典雅的漫畫,文字平易近人,高中生能解,老嫗也能解。 (網路截圖)

生也有涯,學海無涯,活到老,學到老,縱一葦之所如,縱萬頃之茫然,近日我選書讀書的方法簡稱「借力使力」,這所謂的「縱一葦之所如」是藉大有學問者的導讀去瞭解大部頭或難讀經典。

今天要介紹的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如要我們自己一般人讀那文言文原典,抽絲剝繭,演繹出深奧宏肆的大義微言真是難上加難。

借專家的書寫幫我解讀

我的「偷雞步」很簡單,就是借專家的書寫幫我解讀,雖然有失真的可能,夾纏了解讀者的個人執著或偏見,像是以這個時代的眼鏡看古代風景,畢竟也是一種風景,境界都在你我之上,這樣的閱讀也就學到了一些道理,先求淺嚐,以後還可讀別人的評介,甚而自己讀原典。

手上這本王汎森寫的《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薄薄83頁,引領讀者理解明末清初大學者黃宗羲的身世學養以及他的傳世名著《明夷待訪錄》,是正中書局策劃的「經典3.0」套書的其中一本。這套書共有25本,出版於2011年,由郝明義先生總企劃,印刷精美,堪稱是當年一個引人注目的大企劃案。

有亂無治

這本《有亂無治》有個很有趣的英文書名,值得玩味:Waiting for the Dawn: A Plan for the Prince,作者王汎森似有意將《明夷待訪錄》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期間作家馬基維《利的「君王論」(1532)等量齊觀;而第一句「等待黎明」的英譯則是呼應原著「明夷」二字,係取自周易卦名「箕子之明夷」,意味「黎明前等待明君來訪」;也暗扣著黃宗羲反清復明期待「明」君的隱衷。

這套叢書的體例頗有新意,有許多彩色頁,穿插很多圖表、古畫與照片,搭配以相當典雅的漫畫,文字平易近人,高中生能解,老嫗也能解。

以圖表照片取勝

書的開端是以兩頁篇幅簡錄清代以來,包括作者王汎森本人,對這本古書的評價:「是一本奇書,其中有許多震人心弦的思想,是作者黃宗羲從其復國的艱難辛苦中得出的道理。」再來該書簡單框列了一些同時代的相關人物,包括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以及康熙皇帝,乃至後代私淑黃宗羲的全祖望,是把與該書相關時代背景、當代思想與後世庚續的相關人物一網兜收而簡單勾勒。

其次,也用類似的簡明篇幅分別介紹了與該書相關的「歷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名勝古跡」,至此,所有的背景介紹也不過只有12頁,而且文字不多,均係以圖表照片取勝。

然後進入本書的核心──王汎森教授的37頁的導讀文字,仍搭配以彩色精印的人物畫像、古畫、碑文、古文片段。導讀之後還別開生面的附上17「漫畫」,出自漫畫家何季澄手筆,題名為「治國備忘錄」,係將《明夷待訪錄》原書中最為重要的三篇【原君】、【原臣】、【原法】的重要文字節錄出來,輔以漫畫,人物造型諧趣,閱讀時能會心一笑,也使文字的意象生動活潑起來。

一直到書末才有18頁的原典選讀,讀來變得輕鬆易行,原來讀古文言文的壓力不見了,也因為可以隨時翻閱前頁,按「圖」索驥,也可以回看王汎森教授的導讀文字,相互對照,深度咀嚼。

導讀文字靈魂所在

《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最重要的內容還是王汎森教授的37頁的導讀文字,是這本介紹經典的小書靈魂所在。《明夷待訪錄》總共有21篇,王教授認為最扣人心弦的就是第一篇【原君】,因為黃宗羲思考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何要有國君(皇帝),國君的起源原因為何?

原因是上古時期、先民之初人人為自己的生存作打算;有公害也不願為之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挺身抗拒。(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而華夏最早的君主之出現是因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人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其害,而以天下之人釋其害」。

最早的君主捨己為公,因而被眾人推為君主。這些初期的君主也不以天下當作自己的權力指使的對象,自己退位時會找其他的賢良者繼任,也就是禪讓的由來。

後來的君主「異化」了:「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我,亦無不可。」「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視天下為自己的產業,傳之子孫。君權變質,使得後世人民與君主之間的關係也隨之改變,以致黃宗羲有如此激烈之文字:「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有此之認識,才導引出本書的書名─《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

有了第一篇【原君】的鋪陳才能導引出第二篇【原君】的推論─以天下為公為出發點定義臣子的角色,因為天下至大,非一人所能治,需君臣分工以治之:「故我之出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接著《待訪錄》說出一句顛覆封建思想的至理名言:「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王汎森的導讀並不只是單純地頌揚或詮釋,他指出《待訪錄》的論述中有一種「二律背反」的現象,有著「調和性的分裂」。怎麼說呢?譬如上面所談的君與臣,他高度復古,回到三代以前尋求君與臣的本質本意,但他得出的結論又相當前衛,基本否定了近兩千年來的君主統治及君臣關係的既定模式。

靠者前者的復古,才能發明新時代的新思潮,但他所期盼的「復明」,又帶著復辟原來皇權的期待,構成了內在矛盾。處在時代的夾縫中,種族的漢滿矛盾下,黃宗羲如何建構其餘各篇論述法律、兵制、田制、學校、財計、取士、建都、方鎮、、、、呢?這成了後世讀者檢驗其如何道一以貫之,又如何調和先天二律背反的一種思想操練,乃至哲學攻防。用這角度閱讀閱讀其餘各篇,就帶了一種新的趣味。

正中書局出版的「經典3.0」套書共有25本,其中一本是李歐梵教授導讀《老殘遊記》,被認為是一本描繪清「帝國末日的山水畫」,也很適合拿來與眼下的這一本《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並讀。


”AA”
正中書局出版的「經典3.0」套書共有25本,其中一本是李歐梵教授導讀《老殘遊記》,被認為是一本描繪清「帝國末日的山水畫」,也很適合拿來與眼下的這一本《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並讀。
王汎森寫的《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引領讀者理解明末清初大學者黃宗羲的身世學養以及他的傳世名著《明夷待訪錄》。(網路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