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台灣亟須建構氫能國家隊

邱文福 2024/04/16 17:08 點閱 1953 次
風能太陽能與儲電。(網路截圖)
風能太陽能與儲電。(網路截圖)

台灣2020年11月曾宣示成立無人機國家隊,但最近花蓮芮氏規模7.2強震後的搜救,卻還需要土耳其無人機隊來台協助,讓國人慨歎台灣無人機在關鍵時刻竟然無法發揮作用。如今,因電動車而躍升為國際級戰略重點的氫能產業,是否有機會組成可以發揮功能的「氫能國家隊」呢?

國家隊是甚麼概念

國家隊之名第一次出現在疫情時期的「口罩國家隊」,但推廣無人機或氫能產業的國家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口罩生產是低端產業,「無人機國家隊」則是科技產物。

無人機與氫能戰略規格需要從全球化、在地化以及中國威脅論延伸,整合技術與標準。這兩種需求的國家隊概念,戰略層次必須是能夠掌握從研發到供應鏈的一組隊伍,若從俄烏戰爭乃至最新以巴、伊朗烽火去思考,就更為澄澈。


”AA”
香港的氫能巴士。(網路截圖)

無人機與氫能產業

2023年3月政府曾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並制定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9~12%的戰略政策。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理事長曾重仁大讚說,氫氣使用彈性高,是很好的能源載體。他也進一步指出,能源使用包含電力、工業製程、石化產品與交通運輸,直言未來氫能發電占比不僅12%,勢必會更高,只是,這項能源究竟是中油還是台電負責,又或者應該有真正的國家隊產生呢?

若無人機與氫能戰略國家隊攸關未來國防、經濟與安全時,自然要以國家力量投入,卻不該控制軍規,不讓產業涉入,還期待驗收時拿到軍規等級的功能。這就好比聲稱核能發電成本極低,卻完全忽略核能電廠所需投入的資金,與處理核廢料的窘境般不切實際。

氫氣已被證明適合在極端零度下的日常使用,且作為燃料電池驅動的性能與傳統內燃機一樣好,既是未來能源政策的解方,當然應將之視為與無人機同等重要的國家戰略產業。從氫能發電、氫能儲存、運送到氫能電池、氫能引擎等等著眼。

重要的是,這個領域中,台灣已有相當多的人才與技術,欠缺的是團隊整合與資本投入,國家隊的建立正逢其時。難度較高的是如何以技術作價轉為資產,不同領域的技術價值認定,這些都在在影響國家隊組合的高度,單打獨鬥定難以成事。


”AA”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彭佳嶼燈塔位列第12位。(網路截圖)

氫能的台灣戰略

首先,為避免門戶之見,無人機與氫能戰略的國家隊,應該升高層級,直接由行政院的高度,積極布局囊括中油、台電等級的技術團隊。其次是設置類似台積電組織獨立運作。第三,從國防到民間以類似國艦國造的概念,設計生產所需的產品。

如今,德國氫能動力火車已上路,每加一次氣可行駛1000公里;全球最大商用卡車製造商戴姆勒卡車也攜手瑞典Volvo合資生產燃料電池力拚2025年商轉上路。

面對淨零排放的未來,以及國安戰略不可或缺的無人機,從政府到民間都懷抱高度期望,政府必須有周延規劃與執行力。


”AA”
智慧電網運作示意圖。(智產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