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的食品安全讓人心驚,尤其是就連知名大企業王品下的料理店,居然都會出現食物中毒,人數還高達二十二人。當然如果跟之前越南菜的「寶林茶室」相比,那寶林造成的傷害更為可怕,除了兩死之外,還有四人命危在加護病房搶救當中。
短短一個月來,宜蘭、竹北都有學校爆發食物中毒,數量高達百人以上。當台灣外食人口早已經成為飲食主流,反而讓這些病毒病菌有了更多可趁之機,的確值得眾人警覺。
病菌全球化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幾乎能夠確定就是唐菖蒲伯克氏菌(即米酵菌酸),當然這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在台灣仍屬少見,目前不會造成大流行,但令人擔憂的是,這菌到底從何而來,既然無從得知,也就沒有辦法防範。不過目前得知,近年來在非洲、中國東北及南方,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都曾出現中毒案例。 中國從2010年至2020年,累計19件中毒案。
由於現在台灣出外旅遊的人口很多,加上包括移工、外籍配偶等在台人數也不斷增加,這些過去只存在於國外的病菌跟案例,或許需要更進一步的整理。像這次病菌的標準品,是彰化基督教醫院有先見之明,先從國外進口,才有可供比對的標準品,也加速了檢驗的時間。
餐廳人力不足問題大
另外是餐廳的衛生問題,除了主管單位的加強稽查之外,台灣餐飲業的人力荒或許才是關鍵所在。現在台灣的服務業尤其是餐飲業,很多都找不到人,原因不外乎是廚房燥熱,工作忙碌,讓人望之卻步。可是不管人工素質如何,客人進店就是要趕著出餐點,可想而知這樣對剩下的餐廳從業人員有多大的壓力?
過去政府對於各種陷入困境的產業,都能提出各樣的補助。雖然餐廳缺人狀況比較特殊,但是如何由政府協助,應該要早日開始思考。畢竟餐廳業也是台灣產業很重要的一環,人力缺乏更是世代的現象,還是需要政府的介入與輔導。
營業要新觀念
對於業主來說,一方面要維持收入,一方面要力求品質。或許可以比照國外的經驗,減少經營的時間,降低人力的需求。其實許多年輕業主開設的餐廳,越來越多是減少餐廳營業的時間,目的是維持業主自己的生活品質。
這樣的觀念在歐洲美國比比皆是,但是在亞洲工作至上的觀念依然牢不可破。甚至會抱怨老闆怎麼那麼早關門,不論是業主或是消費者,都需要改變觀念。追求更加精緻衛生與安全,既然人短時間無法補足,那減少營業時間,力保品質才是關鍵所在。
民以食為天。雖然外食有時牽涉的價錢只要幾十元,但是一旦出事,那治療的成本都是上千上萬。在全球化的衝擊下,衛生監督的範圍也必須跟著調整,如果政府連人民的飲食安全都顧不好,如何能讓人信任、讓人甘心繳稅?當然,這不只是政府的工作,更是民眾必須自己建立的觀念。在一個不安全的時代,人人必須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如果只是究責政府,永遠緩不濟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