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缺人、藥品難取得,民間機構恐難協助臨終安寧照護!青禾居家護理所負責人張昭慧26日呼籲,政府應加強居家安寧療護人員資格訓練,並增加醫護訪視的健保給付。此外,照護機構常遇到藥物難取得的狀況,藥師李懿軒建議,社區可發展核心藥局,依照地方需求佈建藥局資源。
「安寧居家療護」收案對象為末期症狀病人,所以不管病患是住在護理之家或安養機構皆可以提出申請,並不限定個案的居住場所。但部分盼協助安寧照護的機構卻出現了人力不足、法規責任等困難。
安寧機構人力告缺
嘉義縣私立敏道家園院長涂淑錦提到,敏道家園提供全日型的照顧服務,服務對象為重度心智障礙或多重障礙。她提到,因為服務對象差異很大,需要以「個人」為中心計畫,甚至需要24小時的照顧,所以常出現人力不足的問題。
專科護理師張昭慧也分享一名中風老人的個案說,當時他的家屬明確表示,「不要再把爸爸送到醫院,我覺得他很痛苦」,所以評估後,決定讓病人接受於機構接受安寧照顧,但當病人出現吞嚥困難,雖然家屬與病患都不太想放鼻胃管,但礙於機構人力無法慢慢餵他,最後只能選擇放鼻胃管。
她建議,所以面對醫護不足,醫事人員缺乏到安寧照護的誘因等狀況,政府應加強居家安寧療護人員資格訓練,並增加醫護訪視的健保給付,與「專科護理師」。
不去醫院被取消資格?
「然而,照顧太好的個案,反而會被取消居安寧照護的資格」,涂淑錦提到,原納入居家安寧的個案,要是一、二個月未頻繁出入醫院或有重大變化,就會被取消資格。她呼籲,政府應放寬機構居家安寧資格,也應增加居家安寧護理師探視次數的補助,同時建構安寧專業培訓機制,以獎勵機構護理師支援安寧照護工作。
管制藥品難取得
此外,安寧照護機構時常會遇到麻醉類性的管制藥品領用不易的狀況。一名南部獨立藥局藥師就指出,藥局要增量經常遇到許多困難,例如嗎啡在社區藥局的上限8百顆,對一個病患來說,就是一天只能用三次,更遑論還有其他病患要照顧。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李懿軒建議,可參考高雄模式發展核心藥局,依照基層醫療、人口結構需求佈建社區藥局資源,且團隊可共同協商出「社區處方輯」,以利藥品儲備與庫存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