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中研院的疫苗研發機器,加上宏碁的AI模型,盼打造個人化癌症治療疫苗!中研院與宏碁8日宣布合作開發mRNA癌症治療疫苗,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盼台灣的生醫技術結合精密機械,發展更高附加價值產業。不過在疫苗開發法規方面,中研院應用科學中心研究員董奕鍾坦言,還要跟食藥署多溝通。
資通訊結合生醫
中研院長廖俊智、副院長唐堂也到場表達支持。廖俊智說,mRNA疫苗如今已可以做到大規模生產,但個人化、批次生產還有很多研究空間,因此中研院先打造出「自動化連續流式mRNA疫苗製程平台之原型機」,而宏碁有AI模型,可預測人體癌症抗原,進行個人化治療,因此雙方促成此次合作。
施振榮則說,他一直都很期盼資通訊產業與醫療結合,創造出附加價值更高的計畫,因此對於中研院與宏碁的合作非常期待,而醫療產品需要一定量生產,還要兼顧品質,而智慧製造也是台灣的優勢,讓他相當看好此次合作。
個人化治療成趨勢
宏碁生物醫學實驗室價值創新中心經理葉禮慈表示,每個人的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不見得相同,同一種癌症也會產生不同突變,因此個人化的疫苗便有市場,透過人工智慧進行免疫系統標記的預測,可以製作個人化疫苗,而宏碁這方面的模型效能比國際普遍強,盼未來能加速疫苗上市。
媒體質疑,疫苗是用來預防的,此款產品能否稱為「癌症疫苗」?宏碁技術長張瑞川回應說,專業上還是有「治療型疫苗」,而癌症疫苗只要有實體腫瘤組織,先進行初步化療、取得組織樣本後就可以使用,理論上可預防癌症復發。被問到基因庫來源是否與健保掛勾?張瑞川否認說,會依據國際論文與其他生物技術。
法規還要再溝通
董奕鍾則期望疫苗能在3年內符合GMP標準,只要一個機台就可在10小時內生產50到100劑疫苗,目前還需要2天時間。不過疫苗價格等資訊,由於還在初步研發階段,因此尚未有資料。另有記者指出,食藥署目前疫苗生產的執照是以廠為單位,未來要如何適用?董奕鍾表示,還需要跟食藥署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