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錢:史丹佛最熱門的人生規劃課,用5C架構做重要的選擇》

醒報編輯 2023/10/04 20:26 點閱 2201 次

人的一生中,一定會遭遇在金錢與愛情之間拉扯的決策。你要選人生伴侶還是事業?你要結婚嗎?想生小孩嗎?如何照料生病或失能的家人,或是如何面對自身的疾病或失能?要如何分配家務?

如何與何時該轉換跑道?要不要追求升遷?如何兼顧育兒與事業?等父母年紀漸長,需要照護長者,甚至做生命終點規劃。當我們年華老去,則必須經營退休後的人生,也包括照護人生伴侶。

人們經常談論愛與錢,卻很少討論如何兼顧兩者。本書補足了失落的部分:將家庭關係納入考量,也教你如何經營事業與人生。

人們說,後見之明當然犀利,但如果我們並不是沒有決策的「遠見」,只是視野暫時遭到遮蔽,那會如何?當蘿倫突然面對意外情境,必須在兩者之間二選一──和葛瑞格結婚(留在加州),或接受頂尖研究所提供的獎學金(搬到紐約)──她理所當然會不知所措。蘿倫應該和她愛了三年的男人結婚嗎?還是,她應該進入一流學府,為自己鋪設一條康莊大道,以便開創夢寐以求的事業?她怎麼能從中選擇?如果她「選錯」了,會不會衝擊到她的整個未來?

艱難決策

哲學家張美露(Ruth Chang)主張,會改變人生的決策就是重大決策,但唯有當這類決策另有讓人渴望的替代選項時,才叫做艱難決策。換言之,當多個選項都具有正面好處時,重大決策同時也是艱難決策。

在我們的社會中,人們被灌輸了這種信念:用劃分法來做艱難決策才是實際的。傳統的職場思維不考慮親密關係的相關選項,典型的親密關係指南也不討論如何在關係之下做出事業發展決策。反之,我們得到的忠告是,要做專業決策的話,就該思考自己想要的工作和事業;要做情感面決策的話,理當思考自己想要的愛情生活。

就現實來說,以蘿倫為例,情感決策(愛情)一定會影響經濟狀況(金錢),反之亦然。如果不檢視整體圖像,就無法做出適當的人生決策。

勿快速做出決策

要做出長期而言最適當的全方位決策,並不容易。社會科學研究(與經驗)強調人們天生傾向於狹隘的焦點,看的是短期或有限的小部分因子,不然就是兩者兼具。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在其經典著作《快思慢想》裡描述了大腦構成思維的兩種系統。

系統一是直觀且感性的,當我們很疲倦、很匆忙或是特別樂觀時,就會預設成這種模式。當我們不知所措、沒辦法思考後果時,大腦的這個部分就會讓我們脫口講出「隨便啦,怎樣都好」,或者,當我們很亢奮、根本不去考慮可能會出現負面結果時,也正是這個部分會決定:「就這樣幹吧!」系統二則完全不同。系統二想得比較周延且合乎邏輯,但要刻意去做。

當系統一說出「隨便啦,怎樣都好」或「就這樣幹吧!」時,系統二會問:「等一下,這真的是好主意嗎?」或者說:「等等,暫且往後退一步,考慮全部的因素。」

重要的查核功能

系統二可以發揮重要的查核功能,檢查我們的衝動和偏見。本書有很多部分是專門談如何幫助你運用系統二做出金錢與愛情的決策:你要讓決策流程慢下來,替自己挪出空間,用多個角度來檢視你的決策。如此一來,你就有可能做出更周延、目的明確的決策。

聽起來容易,做起來沒有這麼簡單。有時候,人們相信自己是在深思熟慮之下做出決策,但他們仰賴的仍是直覺式反應,長期而言不見得對自己有利。

在不完美、不確定的世界裡,計畫的價值尤其重要

即便是最詳盡的計畫,也會出現最出乎意料的失序。有一句古老的猶太意第緒諺語說:「人們一計畫,上帝就發笑。」這個道理動聽又易記,有時候人們會用這句話當作完全不做計畫的理由,他們的想法是:若結果本來就是未知的,又何必做計畫?

計畫才會成功

然而,另一句話雖是老調重彈,但或許更能捕捉到計畫的現實面:「如果你沒有做計畫,那你就是在計畫如何失敗。」

沒人可以保證做計畫就能得到規劃中的成果。有一個很切題的例子是:有多少人在2019 年時好好坐下來計畫如何適應2020年的疫情人生?(沒半個人吧?我們也沒有。)然而,即便在這個不完美、不確定的世界裡,計畫仍是一種寶貴又重要的練習。不做計畫,就很有可能無法得到心中想要的結果。

在進行愛情與金錢的相關決策時,由於需要預測不確定的未來,所以你需要的許多資訊可能都無法取得。比方說,計畫生第二胎,意味著就算你不知道這孩子健不健康、脾氣性格如何,都只能接受。

即便有這種不確定性,運用一套完整的流程來做出有意識的決策,仍能提升你的思考與決策品質。倘若最終結果不如你的預期,你的「心理肌肉」(mental muscle)還是能做好更充分的準備,調整決策以因應新的環境。

理性面對愛情與金錢

一個人如何做計畫、何時做計畫以及多常做計畫,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自身的人格特質。有些人很小就開始做計畫,而且永遠都在做。艾比九歲在夏令營時就在寫日誌,每天事先決定在活動期間要穿什麼(她每次講起這件事總是會偷笑,有一點不好意思)。我們也認識一個女子,她製作了一份試算表清單,列出每一次度假要打包的所有東西。

無論是出於天性、習慣或是兩者皆有,這種人顯然有資格被稱為「規劃者」,他們不管做什麼都在規劃。但也有些人痛恨做規劃,討厭跟規劃有關的每一件事。某些人覺得規劃太單調乏味,有些人覺得規劃扼殺了樂趣。人們的行事風格各異,尊重這一點很重要。然而,就算是最自由自在的靈魂,事先考量涉及愛情與金錢的重大決策,也能享受到計畫的好處,即使只是少一點後悔。

長久以來,流行文化洗腦我們說真愛會「讓你神魂顛倒」,但是,有鑑於規劃是一種刻意的、理性的行為,有些人從一開始就將愛情和規劃視為本質上不相容的兩件事。然而,在現實中,以刻意的態度經營愛情並無損愛情,反之,當你很清醒地開始一段關係,反而較能避開某些和親密關係有關的陷阱,也更有可能長期享受更豐盛的愛情。金錢方面也是如此。

好好思考要如何善用金錢,最終你會得到更多自由,可以享有你投資得來的財富與經驗。

如果做計畫不符你的本性,你也從來沒有打開過日誌或設計過試算表,你還是可以運用本章中提到的決策架構,以擴展與提升你在做金錢與愛情決策時的思考方式。這有助於你在面對既重大又艱難的決策時,清除心理上與情緒上必會出現的迷霧。換言之,這個方法可以讓你的決策視野更清晰,享有以前認為只有後見之明才有的犀利透澈。

教你5C架構

「人在尋求建議時,很少會希望對方告訴我們要選哪一個選項。我們尋求的通常是指引,想知道的是如何做決策。」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觀察到,「最好的建議不是具體說出怎麼做,而是能指出人們在思考上的盲點,幫助對方釐清自身的優先順序。」

我們的五步驟架構、也就是所謂的5C架構,可以讓你在面對愛情與金錢時強化決策品質,也會讓你對最終決定有信心。5C能夠給你勇氣,正面對決你原本可能會逃避的艱難選擇。

第一步:釐清(clarify)事物
要做出有效的決策,首先要思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表示,你要仔細思考你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區分這兩者聽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當蘿倫花時間思考她究竟要和葛瑞格共結連理還是去念研究所時,她明白了她非常渴望一段充滿愛的婚姻,以及讓人充實滿足的事業;她不想二選一,因為兩者都是決定她人生幸福的根本因素。

要釐清這一點,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她和葛瑞格相戀三年,親友都預期兩人會成婚。她拒絕在親密關係與事業之間做選擇,可能意味著她會失去葛瑞格,也讓所有關心這一對愛侶的人失望。

考慮自己的渴望

你要很勇敢才會願意考慮自己的渴望,這是因為,我們通常會不自覺地跳進別人設下的重重難關。高成就人士最愛在完成任務之後,一條一條劃掉待辦清單上的項目。我們要盡力確保「人生清單」列的都是自己真心想要的,而不是父母或社會所期望的事物。

我們都經歷過所謂「模仿而來的渴望」(mimetic desire),這會讓我們更難區分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又是別人想要的。

這個詞是由法國人類學家勒內.吉拉爾(René Girard)所提出,用來描述在身邊的人影響之下出現的渴望。比方說,如果朋友們都開始置產購屋,就算你很滿足於賃屋而居,也可能會開始覺得自己應該要買房子。我們崇拜的人的作為會對我們造成影響,但我們通常不自知。

品牌和廣告主當然很清楚這種現象,而且他們早在1700 年代就發現了,當時,瑋緻活(Wedgwood)瓷器替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皇后製作了一套茶具組,行銷時就主打自家的產品獲得「皇室」認可。

進行深度的自我反思

花點時間、挪出空間進行深度的自我反思,確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重點是,過程中要讓你內心深處的喜好浮上檯面,將喜好和情緒(如忌妒、憤怒、悲傷、恐懼)區分開來。

認可情緒的同時,相當於你疼惜了自己,之後你就可以溫柔地放下情緒,聚焦在你真正的渴望上面。這需要做一些深入掘,因為強烈的情緒通常會先跳出來成為中心,很可能會遮掩、甚至隱藏起你真正的喜好。擺脫日常生活的紛亂,花時間和自己相處,可以幫助你聚焦。

不必刻意暫停下來做這件事,有時候,獨自在大自然環境中散散步就能達成目的。有些時候,為了你自己、同時也為了你的伴侶(如果你有的話),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

第二步:溝通(communicate)
當你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需要和其他受你的決策影響最深的人溝通。每一段健康關係的基礎,都是雙向對話。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和茱莉.高特曼(Julie Gottman)是親密關係專家暨暢銷書作家,他們斷言,信任和承諾是穩健關係中的兩個主要支柱;經常性的溝通有助於鞏固這兩大支柱。

螺旋狀的階梯彼此交纏

親密關係當中的溝通需要雙方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自省和雙向溝通應同時並行。每當關係中出現一個新主題,都需要做更多的自省,緊接而來的就是更多的溝通。你可以把這想成是核酸雙螺旋,也就是DNA分子裡面的雙股結構型態,兩個螺旋狀的階梯彼此交纏。

蘿倫開始和葛瑞格進行這樣的溝通時,她發現他想像的是一樁傳統的婚姻,在他們的婚姻裡,他主外,她主內。這讓她有機會自問,是否願意放棄想要一個家庭以及一份事業的夢想。這個問題的答案,終究是很艱難的「不」。雖然事情的發展令人難過,但蘿倫還是結束與葛瑞格的關係,接受了學校給的獎學金。時至今日,她堅持這是她做過最正確的決策之一。

她現在是一家大型博物館的總策展人,擁有一段超過十年的幸福婚姻。她和丈夫分攤家事,兩人同樣投入孩子的教養,並且支持對方的事業與其他夢想。

何時及如何溝通

伴侶在關係初期建立的溝通模式是很重要的。溝通模式確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如果刻意努力去做,更是明顯),但一開始的模式會影響整段關係中的溝通。如果你現在正在談戀愛,或者剛剛展開一段新的關係,請在最初幾個月、幾年大量溝通。

無須分大事小事,要讓對方知道你對於某些事與你做出的決策有什麼感受,並說出你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就算你覺得理由很明顯也照說不誤。如果你們在一起很久了,請試著慢慢開啟溝通管道;突然之間拋出大量的想法和感受,可能會讓兩個人都受不了。

唱反調的家庭中長大

良好的溝通不一定都客氣而冷靜,有時候會讓人感到彆扭且不安,有時候則會讓人忍不住拉高聲音大吼,之後再為了吵得火熱時脫口而出的話道歉。

如果你在父母不會公開唱反調的家庭中長大,可能需要學習如何用有益的方式表達不贊同。有一對夫婦在結婚十周年前夕就說了:「我們是透過練習才找到彼此的節奏,有時候是很緊張的對話,再加上一點用盡全力的爭吵,通常需要大量的溝通。

就算不見得每次都很順利,我們也不會怯於嘗試溝通。」這裡的關鍵詞是「嘗試」,儘管不是永遠都能成功,但是,嘗試溝通遠比抽離或噤口不語等築高牆(stonewalling)的行為好多了。

高特曼夫婦說,築高牆,連同批評(criticism)、蔑視(contempt)、防禦(defensiveness),合稱為親密關係中的「災難四騎士」(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他們認為,透過上述任何一種負面溝通方式,可以預測一段親密關係是否會告終。願意花心力溝通,代表你重視對方,以及其感受和觀點。(章文/輯)

《愛與錢:史丹佛最熱門的人生規劃課,用5C架構做重要的選擇》
作者: 麥拉.史卓柏, 艾比.戴維森
出版社: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