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低的自我評價」與「過高的自我期待」, 是完美主義的本質,也是現代人最大的焦慮來源。可能出自照護者有條件的愛、被同儕排擠、考試失利等,像是:當你從小得到越多資源,感覺有一天必須回報時,負債感就會越大;隨著自卑感累積,意味著今天必須更努力,才能向別人證明自己。
我們反覆檢查、過度嚴苛、擔心做得遠遠不夠……為了追趕目標而感到挫敗,完美主義便成枷鎖。「要降低完美主義帶來的心理壓力,我們必須勇敢面對生命中的不美好,跟過去每一個時刻的自己站在一起。」
本書深入討論早期經驗是如何影響我們,並歸納出A、B、C三種人格的完美主義類型,包含【追求安全型】、【渴望認同型】、【自求我道型】,從不同的特質提供調適方法,讓你拉近「自我期待與自我評價」之間的差距,找回內心的踏實感。
「醫生,這是我這個禮拜第三次做同一個夢了。」一位約莫三十多歲的年輕女性講述著最近的困擾。她身穿白襯衫、藍長褲,外加一件淺棕色的西裝外套。畫了淡妝的臉龐上眉頭深鎖。
「我夢見自己在考試,鐘聲就快要響起,我拚命地寫,題目卻怎麼也看不懂,底下全是空白。又或者因為寫錯字,想拿立可帶,筆袋卻打不開,我用力扯拉鍊,突然間,筆袋裂開,東西掉滿地,我才醒了過來──」
考試情境的焦慮
「這是考試情境的焦慮,表示妳至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很在意成績所帶來的肯定。只不過事隔多年,再度被某事件激發了。」我想了想。「醒來後,還有辦法再入睡嗎?」「可以,」女子側著頭,思考了一下。「不過前天醒來時,頭很昏,一時之間也睡不著,我看著窗外,發現天還是黑的,除了老公規律的鼾聲,好像世界全都安靜了下來,我突然有種被拋下的感覺,一想到白天的工作,越想就越焦躁,繼續躺也不是,起來也不是,心情糟透了。」
「這心情會延續到白天嗎?」「撐到天亮上班後就沒事了。」睡眠障礙有三種。其中,接近天亮的遲發性失眠(late night insomnia)是重度憂鬱症的徵兆,通常個案會敘述自己比平常早了兩個小時以上清醒。
醒來的時候心情特別差,不知道要怎麼面對這一整天,這種低落情緒白天以後會開始減緩,到了晚上才改善(diurnal variation),這類型的憂鬱症個案基於人格特質等因素,特別容易被忽略。
正要轉變為憂鬱
不過,女子的穿著打扮尚稱得體,對話也流利自如,應該還不至於到疾病程度。基於職責,我還是篩檢了一遍憂鬱的症狀。狀況還好。看起來應該是捕捉到一個長期焦慮後,正要轉變為憂鬱的早期個案。
「夢境是潛意識給妳的警訊,告訴妳目前的壓力值已經到達臨界點。妳長期處於焦慮狀態,就像一顆燈泡持續燃燒自己,幾乎快要燒壞了,只要偶爾接觸不良,就會陷入那無法再度入眠的早晨,感覺被世界拋下,空虛寂寞煩燥,但因為還沒完全燒壞,慢慢還是能回復正常,一旦完全燒壞,就真的會跌落憂鬱的深淵了。」
「為什麼會這樣?我不覺得我焦慮啊?」我笑了笑,回應她:「妳觀察看看自己的坐姿。」女子愣了一下。
這是焦慮的反應嗎?
「妳背後是一條長沙發,妳大可坐好坐滿,甚至往後靠,但妳只坐了三分之一,身體往前,宛若隨時要起身,甚至妳還轉過來對著我,這充分顯露了妳重視與妳對談者的感受,但代價是重心全壓在左側臀部與腿上,上半身也是向右傾斜的。」
女子思索了一段時間。「你說的話好像有道理。我經常肌肉痠痛、頭痛或肩頸痠痛,怎麼辦?這是焦慮的反應嗎?」
「是長期焦慮下的結果,除了不感覺到焦慮,也不會注意到自己姿勢扭曲。不過,剛剛妳說過,這份工作已經待了三年多,如果這是工作習慣,倒也很難解釋妳最近加劇的徵狀。」我說。
「會不會是跟幾個月前我升遷有關?」「有可能。但升遷為什麼讓妳這麼焦慮?」女子沉吟許久。「我一直擔心自己表現不好,現在被升起來當組長,還要帶組員,我覺得自己能力還不夠,實際上也管不動,感覺有點沮喪。」
上司挑不出毛病
「妳覺得自己憑藉什麼升遷的?」「我會把交辦的事情做到最好,讓上司挑不出毛病,帶過我的人通常都很欣賞我。」「妳怎麼把事情做好的?」
「我會一遍又一遍檢查,明知道已經沒問題了,還是會繼續反覆確認,有時候會把自己弄得很累,同事都說我有完美主義──你說得對,我從以前壓力應該就很大。」
「現在呢?」女子嘆了一口氣。「看著組員在做事,有些時候會恨不得把事情搶過來自己做。他們不僅愛做不做的,連最基本的動作也會出錯,我光是訂正就忙不完,又不敢責備他們,怕傷了和氣。想到就有氣。」
「我先生也是一樣,」女子話鋒一轉。「滿腦袋都是稀奇古怪的主意,一下子想做這個,一下子想做那個,總把每件事情想得很簡單、很美好,還要我辭職跟著他去闖。我照實說出我的感覺,他就說我潑他冷水;順他的意,叫他先辭了工作,做出點成績再說,他又不敢。」
在後面收拾爛攤子
女子越說越火大。「他在外面就靠那張嘴,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只會講沒問題,攬了一堆事情回來之後,就丟著不管,問他還會被兇,說什麼現在心情不美麗,不是做事的最佳時機,總是要拖到死線,才會連續熬夜把工作趕出來,常常需要我在後面收拾爛攤子。」
女子打開話匣子,抱怨了一大堆,看來不只工作,家庭生活也大有問題。我本來只是靜靜地聽著,直到女子猛然停下,對我說:「不好意思,跟你抱怨一大堆。」
「沒關係。妳壓力太大了,蠟燭兩頭燒,我也是刻意讓妳多說一些的──要不要再看一下現在妳的坐姿?」女子正靠著椅背,仰躺著,雙手枕著頭。聽聞我的話,才猛然抬起頭。「真的耶,跟剛剛完全不一樣。原本僵硬的感覺放鬆了許多。」
不要讓它拖垮妳的身體
「記住這個感覺。完美主義並非壞事,但不要讓它拖垮妳的身體。」「醫生,有人說我完美主義到生病了。這是真的嗎?」
「完美主義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現象,不能這麼簡單地歸類成『有沒有生病』。我們都以為小心翼翼、反覆檢查、要求嚴格就是完美主義,事實上,愛講大話、信口開河、臨陣脫逃,也是另一種非典型、潛在的完美主義。說來妳或許不信,但妳先生可能也是個完美主義者。」「他也是?」女子驚呼,露出不敢置信的神情,良久,她才問:「那到底什麼是完美主義?」
《鬆綁你的完美主義:首本由台灣精神科權威深度剖析,揭露完美主義者的成因與表現!》
作者:陳俊欽
出版社:悅知文化
其他書訊:
《馬斯克傳:唯一不設限、全公開傳記》
作者:華特.艾薩克森
出版:天下出版
兩年深度跟訪,解密全世界最令人好奇,也最具爭議性的創新者—馬斯克是狂人還是造勢天才?是破壞者還是創新者?是混蛋還是英雄?
將近200張珍貴影像,精選記實馬斯克與他的時代,見證他如何帶領團隊大膽改變我們的未來。
創新者馬斯克引領世界進入電動車時代、開發私人太空探險、嚴肅想像人工智慧,他改變了三大關鍵產業,也改變了我們的未來。
對風險,馬斯克不但冷靜計算,更熱情擁抱,冒險不設限。他是打破常規的夢想家,而且擅於把夢想落地為現實可行的事業。馬斯克既堅強又脆弱,懷有宏大使命感,也有孩子氣的幽默感。他對工作極度狂熱,卻也因此顯得冷酷。
《瘟疫與文明:人類疾病大歷史》
作者: 凱爾.哈珀
原文作者: Kyle Harper
譯者: 林俊宏
出版:時報出版
本書以宏觀視野剖析傳染病的歷史,這是人類與微生物的長久鬥爭。微生物為了生存繁衍而演化,有些成功適應人類,成為人類的病原體,深深影響著人類文明,但同時,人類文明的進步也不斷在改變地球的環境,不知不覺替微生物營造新的契機,病原體恰恰就是人類歷史的產物。
現在有了基因體分析研究,微生物的演變更有跡可循。生物演化、疾病生態與人類歷史的糾纏關係,由此得到更清晰的梳理。
《咖啡師的咖啡師.超哥的咖啡教室》
作者: 陳秉超
出版:方言文化
他是全臺灣首位取得SCAE(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證資格的咖啡講師暨考官,通過國內外七大咖啡協會與組織(SCAA、SCAE、CQI、台灣咖啡協會、台灣精緻咖啡協會、台北精品咖啡商業發展協會、農委會茶改場)評審感官測試,
並持有國際四大咖啡(SCAA、SCAE、City & Guilds、FujiRoyal)烘焙證照;
除此之外,他還多次獲聘為世界盃咖啡比賽臺灣區代表教練,並出任塞風、義式、創意咖啡暨拉花等大賽評審、規畫創新賽事。最近一次的榮耀是獲邀擔任文化部「橫路百年咖啡尋味計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