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正視全球經濟區塊分化的威脅

戴肇洋 2023/08/30 14:06 點閱 3940 次

正當各國引頸期盼景氣復甦之際,今年全球貿易卻先陷入衰退。國際貨幣基金(IMF) 最新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將下降到2.0%,遠低於去年的5.2%;再者,世界銀行(WB)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也都預測,今年貿易成長僅1.7%,即使明年貿易復甦,仍低於疫情之前20年的年均4.9%表現。

全球貿易疲軟

這些機構同時指出,貿易疲軟是造成全球經濟,尤其先進國家成長遲滯的關鍵,包括: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中國7月出口減幅,創下2020年2月以來新高;相對世界第一大進口國的美國的7月進口,比較去年同期大幅萎縮,這些頗低迷的貿易數據,恐將拖累今年全球經濟展望。
很顯然地,新冠疫情結束之後,由於終端需求不振,以及美歐國家大幅調高利率;消費者在疫情期間中大量採購產品,加上目前消費者將其需求的重點轉向以國內供應導向的服務,已造成目前全球貿易呈現疲軟現象,進而導致各國經濟成長普遍減緩。

通膨抑制貿易成長

此外,美歐國家為抑制通膨大幅調高利率的同時,因俄烏突發戰爭波及糧食供應,造成全球通膨急劇升溫,進而對各國的貿易帶來壓力。依據資料統計顯示,目前食品及能源價格仍然超過俄烏戰爭之前,雖榖物、天然氣體等物資價格從去年的高峰持續滑落,但在去全球化及去風險化等趨勢下,未來幾年可能抑制全球貿易,在無形中衝擊各國經濟成長。

不過,在全球貿易持續衰退,造成許多國家出口不振,反映各國經濟成長疲弱之同時,無法忽略的現象是,近年以來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升溫,除了導致美歐國家大幅限制對中國的商業活動之外,在避免供應鏈因過度依賴中國遭到斷鏈,美歐跨國品牌廠商持續要求其代工廠商分散供應鏈,導致國際貿易結構,因「轉單」效應而重新結盟。

經濟陷入分化危機

換句話說,隨著中國出口的衰退及美國進口之萎縮,除了坐實國際貿易低迷不振,導致全球經濟成長乏力之外,其背後反映的是,由於貿易與投資的關聯既廣泛且複雜,全球經濟恐將從過去數十年來的連結,朝向以「美歐」及其盟國一個貿易集團,以及「中俄」一個貿易集團的「區塊分化」時代。

面對「美歐」與「中俄」集團的經濟角力,各國與其政治盟友加強貿易關係的格局之下,一旦提高對彼此的貿易規範,包括:關稅及限制措施,勢必衝擊直接投資,迫使產能移轉政治盟友,造成全球貿易持續惡化,進而帶來沉重經濟成本,甚至陷入高價格、低效率困境。此一情勢對長期依賴國際貿易追求經濟成長的台灣而言,無法掉以輕心,必須未雨綢繆,審慎妥適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