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清德出訪 勇敢表明政治立場

醒報編輯部 2023/08/16 16:34 點閱 3214 次

賴清德副總統曾經被稱為「台獨金孫」,是台獨人士眼中實現台獨的不二人選。但是為了競選中華民國總統,同時要取得美國的信任,賴清德可說是把自己對台獨的底線一退再退。

沒有獨立之路

在這次出訪中,他接受外媒《彭博》專訪,面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標籤,賴首度以「沒有獨立路徑」回應,更強調台灣在憲法的國名是「中華民國」,他將延續蔡英文總統以中華民國(台灣)稱呼,不另更改國名。

政治路線本來就是各種光譜中間博弈,賴清德現今的表態,其實不能視為對台獨的背叛。古今中外,任何政治人物在邁向權力的過程中,本來就需要作出各種妥協。台獨作為一種理念,其實也會隨著周邊的大國關係、台灣內部的民意變化,以及執政當下對藍綠的平衡,相對應做出調整。過度激進的政治理念,反而可能影響到未來施政的穩定。

美中對峙裡求穩

台灣的確在政治定位上比較複雜,中華民國的國號包含著國民黨的許多理念跟大中國的遺緒。過去會認為台灣獨立是唯一擺脫這一切的方法,但是從李登輝、陳水扁到蔡英文執政至今七年多,其實中華民國的定義也跟著再改變,但是伴隨的副作用就是台灣內部的藍綠激化,尤其是傾向統派的民眾,更是對國家內涵的變化感到憤怒,或許賴清德在這個時候喊出不改國號,反而可以讓過去的激化降低。

台灣現在的外部危機其實遠大於內部問題。美國跟中國的對抗成本正在不斷外溢到台灣海峽,台灣作為抗中的第一線,不只要有備戰的準備,還要發揮緩衝的作用。也就是說,台灣不只要抗中,還要盡量避免美國跟中國直接衝突,畢竟一旦衝突,覆巢之下無完卵。賴清德在國際媒體專訪的保證,應可達到了讓各方穩定的作用。

台獨理念的再定義

賴清德身上當然背負著獨派人士的期許,也有人說,等到賴清德選上總統,再去實踐台獨也不遲。但是時至今日,台灣在藍綠對立這麼多年後,或許應該重新考慮台灣作為一個國家,應該執行的先後順序。例如說民主、穩定跟安全,這些價值也都應該在國家存續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也是賴清德在這次訪問美國所依再強調的,簡而言之,就是穩定、穩定,再穩定。

做為身負2300萬人民安全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已經做出了該有的高度。台灣政治人物已經沒有任性的本錢,必須把全台灣人民(藍綠白)的安全放在心上,台獨作為台灣的價值理念之一,也該服膺這個最重要的價值做調整。

對比之下,在野黨的幾位候選人也該為自己的統獨概念,作出更進一步的說明,因為批評賴清德並不會讓自己的理念更清晰。不論是統或是獨,都該在現今的兩岸三地現實狀況中,取得自己的學說跟地位。
台灣是小國,理念跟生存必須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