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沒有颱風,沒想到最近一個月連續送來兩個颱風,也讓台灣各地防颱的脆弱性徹底現形。卡努颱風重創了中部南投許多地區,尤其是廬山一帶,再度因為嚴重土石流跟地基掏空,不但讓數百人受困,更造成附近好幾所房屋陷入危樓的境界。
當近來各地縣市政府在爭吵前瞻預算分配時,眼見最危險的地區居然從來不是預算分配的重點,實在讓人感慨再三。
目前前瞻預算的項目,大都為前幾年所預定,當時天災的狀況跟現在落差很大。如果說兩年前最關鍵的是疫情,現在可能就變成了颱風跟雨量,如果還是按照兩年前的預訂來分配預算,恐怕會與現況有很大的落差。
要預算跟給預算
前瞻預算至今吵個沒完。預算到底要怎麼分配?各地縣市長跟人民一定都認為,當地才是最重要的需求地。也因為前瞻預算來自中央分配,因此中央必須以「上帝視角」來做通盤、整體跟透明的規劃。時至今日,整個前瞻預算的分配依然是擠牙膏式的曝光,每個地區的藍綠立委議員吵成一片,除了製造社會爭吵與口水之外,對於釐清預算走向毫無幫助。
各地政府對於預算的應用與申請,也顯得邏輯十分混亂。就以這次雲林箔子寮漁港為例,這次颱風讓漁港遭到海水倒灌淹沒。雲林縣長張麗善就表示,箔子寮漁港長年淤積,漁船進出港口都很不方便,因此將積極申請預算,全面加高堤防並將漁港外移。但是在2018年,雲林縣爭取的是讓箔子寮港變成風電維運碼頭,當時也要爭取預算兩億元,來做全面改善。
同樣一個港口,到底要做為風電維修用碼頭,還是要作為漁船專用碼頭?
分配的細項跟邏輯
中央分配預算,要說明分配的細項跟邏輯,這很重要。但是地方政府要求預算項目也必須合理說明,不是錢到手就好,後續的監督跟執行也很關鍵。近來審計部推出多項報告指出,近7年來政府提出11項特別預算,總金額高達2兆955億元,這些特別預算包括前瞻基礎建設、新式戰機採購、防疫與紓困振興、海空戰力提升等特別預算,而且這些特別預算都以舉債為之,債務未償餘額已達5.6兆。
審計部還點名了幾乎所有的縣市,包括台北、新北跟高雄等縣市,在預算編列跟執行上都有許多瑕疵,例如高雄的大港橋,斥資4億主打橋面可以旋轉讓船隻通行,完工後卻以迴轉半徑不足不開放民間船隻進出,是否可以旋轉的預算竟差了三億元。有沒有人被追究,當然是沒有?
另外,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也爆出1.9億工程未付款,每月需額外支付利息,這些都是需要追究的部分。
除了口水 更該有肩膀
或許是因為選舉,藍綠都有輸不得的壓力,也更加不願意面對自己有可能濫用或錯用預算,但一個不能檢討錯誤的政府或政黨,也不可能帶領台灣走上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