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論文抄襲失去教育價值 影響台灣評等

醒報編輯部 2023/08/03 11:48 點閱 2825 次
潘孟安說,他的論文抄襲比例不高。(中央社)
潘孟安說,他的論文抄襲比例不高。(中央社)

台灣高等教育受到論文抄襲風暴衝擊,受創嚴重,維基百科專區列管,全球皆知。教育價值崩壞,涉抄襲師生誠信蕩然,以此謀取晉身階的投機倖進之徒,令人不齒,如何重整國家教育體系,再建教育價值,為國作育英才,恢復全民信心,是政府的重責大任。

三字經全忘記

古書「三字經」簡明扼要闡釋自幼教育的重要性:「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異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短短3百多字,鏗鏘有力,告訴後人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個人體會不同,如今把教育、學位、升官、發財劃上等號,即使有再高的學位,再多的知識,對國家、社會,乃至於自己,都是無形、無盡的傷害,論文抄襲舞弊,相習成風,「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台灣還會有未來?

王雲五也沒有學位

中外歷史評斷個人價值,並不重視學位,台灣的升學主義,扭曲學位、學歷、學力的差異,紊亂知識的價值,盲目追求學位,並無意義。民初王雲五先生只有私塾學習經歷,家貧輟學,到五金店謀生,晚上至夜校、圖書館自學,依然得到國父孫中山先生器重,擔任參政員要職,並代表國家出訪英國,名垂青史,令後人景仰。

民初文人魯迅,仙台醫專輟學,中專學歷,未再入學讀書,卻因自學成為20世紀文化巨人,散文、小說、雜文、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現代學術,嘲諷時事的各類作品,成為後世作家最常引用的「批判武器」。巴金是近代文學巨匠,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附中,所創造的「青年世界」,對現代文學影響深遠。

「學位」不等於「學力」

美國歷史上有7位低學歷的總統,分別是第7任的安德魯傑克遜、第8任馬丁范布倫、第12任扎卡里泰勒、第13任米勒德菲爾莫爾、第16任亞伯拉罕林肯、第17任安德魯詹森、第33任杜魯門。他們甚至只有小學畢業學,靠自學努力,表現受到國人肯定,再登上高位,留下不朽基業,充分證明學位不算什麼,只要自己肯努力。

台灣不少名人,幼時貧困,靠自己努力,一步一脚印,努力向學,並未有顯赫的博、碩士學位,依然得到社會的得到肯定。例如王永慶、高清愿、郭台銘、謝深山、陳菊、游錫堃、施明德⋯⋯,太多的名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社會的肯定,用不著到研究所抄襲論文,收買教授,倖得學位,仍然可以創造自己的前途,何需毀滅自己人生價值。

少子化是根本問題

台灣少子化已成嚴重的國安問題,諸多大學已因招不到學生,被迫關閉退場,教師失業,即使國立大學或私立名校,也面臨招生不足困境,博、碩士班因生源不足,被迫關閉,問題重重,即使免強招到學生,教授們也不敢得罪學生,書寫論文大開方便之門,早已是公開的祕密。

「學位」只是個人「學歷」的證明,並不能代表「學力」,台灣高等教育淪落到教授還搞不清兩位學生,究竟是誰抄誰,或為學生抄襲論文開脫,說他只是「忘記寫備註」、「沒有抄襲的理由」、「限2個月修正」,已成教育界大笑話。

如何解決少子化危機,使各大學及研究所不會被迫退場,教授們不至失業,此時教育部再嚴格要求「教不嚴 師之惰」,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事,否則只靠道德束縛,恐怕仍將淪於緣木求魚,失去誠信,以及教育價值的台灣,未來又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