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能否緩回溫? 終端需求成關鍵

簡嘉佑 2023/07/04 19:01 點閱 10509 次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4日表示,因應AI趨勢,企業短急單湧現,但終端需求仍不透明,需要持續觀察。(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4日表示,因應AI趨勢,企業短急單湧現,但終端需求仍不透明,需要持續觀察。(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企業新增訂單回溫反轉,下半年製造業景氣有望逐步回溫!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4日於研討會表示,因應AI趨勢,企業短急單湧現,但終端需求仍不透明,採購政策仍保守,須關注中、美的經濟與政策。針對非製造業部分,中經院研究員陳馨蕙指出,缺工、淨零趨勢推升營運成本,引入AI或資源整合成企業出路。

非製造業連8擴張

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非製造業採購人指數)是趨勢指標且詢問視產業的訂單、生產、存貨與未來展望趨勢,會優先財報與GDP反應,,為求資料快速無法比較實際數值,以掌握趨勢為主。

中經院4日公布6月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8.3%,已經連續四個月低於50%,呈現緊縮,但緊縮速度有大幅趨緩,指數較上個月上升7%。非製造業採購人指數為54.6%,已經連續8個月擴張。

企業短急單湧現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指出,因為終端需求疲弱、產業去庫存化,衝擊出口產業與民間投資,上半年景氣低落,雖然還是在緊縮的過程,但緊縮幅度縮小,尤其是新接訂單與生產翻轉為擴張,台灣下半年有機會逐漸復甦翻揚。

報告指出,「新增訂單數量」與「生產數量」都有反轉為擴張的趨勢,廠商回報訂單較5月持平好轉。陳馨蕙指出,新增訂單是最領先的指標,主要因應中國6月降息、加上美國通膨下降且暫緩升息,以及少數廠商受惠AI的需求,企業接獲不少短急單,所以出現反轉的趨勢。

中美成關注焦點

陳馨蕙說,各國廠商去存貨化已經調整一年多,目前狀況已有緩和,意味著「去庫存已非最大問題,終端需求才是關鍵」,雖然企業湧現短急單,但難以呈現終端的具體變化,且原物料價格波動大,採購策略仍相當保守,擔憂重蹈2022下半年起覆轍,反而面臨「存貨跌價損失」以及「資金斷鏈」的壓力。

非製造業採購人指數持續擴張,尤其6月受益於疫後報復性出國旅遊、端午假期等,營運逐漸好轉。然而,陳馨蕙警告,轉型、缺工與成本壓力持續,業者除了呼籲引進勞工之外,部分業者已考量採用人工智慧,節省勞動力;同時,實體商場開始進行「資源整合」,滿足消費者對餐飲至娛樂的一站式需求。

針對營造不動產業,她說,房地產需求結構已經因為房地合一稅有所改變,但剛性需求仍在,建商產品規劃與推案需要更細膩的規劃。陳馨蕙指出,減碳、人事成本與電價等成本逐漸攀升,增加建商成本規劃的難度,有能力、口袋深、知名建商會審慎推案維持價格,而小建商可能會有資金斷鏈、爛尾樓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