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不孕症治療,男女有責!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24日於記者會表示,政府推動不孕症治療補助,至今已有近7萬件次的申請。但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指出,「男性常誤認為不孕不是男生的問題」,但其實不孕症病例中,男女比例各佔一半,呼籲夫妻雙方應良善溝通,一同接受檢查與治療。
不孕症治療愈早愈好
魏璽倫指出,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台灣民眾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已超過32歲,顯見晚婚、晚育已經成為趨勢。她說,政府盼提供更多補助誘因,讓夫妻順利求子,所以於2021年7月擴大人工生殖補助計畫,至今已有近7萬件次的申請。
她說,但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申請不孕症治療補助的人當中,超過7成都已經是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認為透過生殖醫學就能成功生子。但魏璽倫強調,「如同理財需要規劃,生育也要規劃」,呼籲更多年輕夫妻儘早投入生育能力檢查,即早進行應對。
不孕症男女都有責
陳美州指出,男女適合的生育年齡當然是「愈年輕愈好」,更建議在30歲前生產,但目前許多夫妻早已超過建議的生育年齡。她說,雖然女性生育能力相對容易受到年齡影響,但高齡男性精子的品質也會隨著時間下降,導致流產、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增加。
「其實在不孕症病例中,男女比例各佔一半,」陳美州指出,但在臨床經驗中,男性普遍對不孕症治療相當消極,不願配合檢查等。她強調,隨著當代社會空氣汙染、頻繁高溫等狀況發生,加劇男性生育能力下降,所以男女雙方一同接受檢查治療相當重要。
另一半支持是關鍵
「大家不要因為看到新聞報導少數個案高齡產子,就認為高齡產子難度不高,」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最常見的迷思是「不用考慮年齡因素,靠著生殖醫學就能成功生育」。她強調,生殖醫學成功率會隨著夫妻年齡提高而下降,且家庭首次嘗試不孕症治療的時間通常都為時過晚。
她也說,不孕症治療門診中,常常看到男性因為錯誤的知識或表達方式,導致夫妻雙方出現嫌隙,造成雙方拖延治療。
她鼓勵,夫妻應掌握「精卵檢查要同步」、「伴侶療程要隨時溝通」與「面對療程應有信心」等三大原則,才能讓療程更精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