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登山完全攻略》

醒報編輯 2023/02/13 21:19 點閱 2577 次

本書集結日本多位一人登山實踐者的訪談、撰寫而成,凝聚獨攀者的智慧結晶。從登山前的訓練、出發前的準備、訂定登山計劃與緊急求助等,完整收錄。這些教戰守則背後,是前人以寶貴經驗所換取而來的,能夠立即派上用場、有效降低危險與不安。

日本最具權威的登山知識出版社山與溪谷社除了出版登山主題,還包括攀爬、滑雪、鐵道旅行等戶外相關領域知識。本書收錄的是《山與溪谷》和姊妹誌《漂鳥》(Wandervogel)刊載的特輯,包括了專家們對獨攀的想法與實踐術。

獨攀(單獨登山)可以說是與危險共舞,因此登山口設立「避免獨攀」招牌的地方並不罕見。根據二○一九年全日本的山難統計數據,可以看見獨攀遇難者當中有一六%的人喪命或行蹤不明,相較之下團隊登山只有八%,由此可知獨攀的風險是團隊登山的兩倍。

獨攀的危險性

經驗豐富的登山客幾乎都清楚明白獨攀的危險性,儘管如此仍有許多老手深愛獨攀,而且並不是行程上與同伴喬不攏這麼被動的因素所致,是將獨自漫步在山林間的實踐價值與危險度放在天秤上衡量時,仍難以抹煞其魅力的關係。

事實上以漫步山林為主的登山中,專屬獨攀的技術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但是即使是團隊登山,也只是比獨攀多了互相照應的夥伴,過程的一切仍必須獨自克服,同樣需要獨攀必備的技術、知識與體力,只是獨攀又多了一些應留意的竅門而已。

獨攀的理由

「不適合獨攀的人,恐怕就不適合登山。」──打田鍈一。

打田鍈一先生以西上州的山為據點,提倡在矮山進行充滿探險與冒險要素的「高難度健行」。儘管他說著「沒有特別堅持獨攀」,但是一年多達七十天都在登山的時間當中,卻有三分之一都是獨攀。

「我幾乎沒有特別想著『我要一個人登山』,但是從未後悔過一個人登山。獨自登山能夠全心全意正視山林,並且更深入感受山林。當然與他人一起登山也有不同的樂趣,但是這時就會將注意力放在同伴身上,對山林的感受也會減少。」

打田先生二十三歲時第一次登山,當時是受職場前輩之邀前往,但是完成這次登山不過四天,他就獨自前往秩父的熊倉山。當時的他對登山還不甚了解吧?只有肩背包與皮鞋就貿然上山,險些迷路遇難。幸好打田先生雖然著急,還是坐下來仔細記錄這趟行程,才終於冷靜下來並且平安下山。

不適合獨攀就不適合登山

這次經驗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此後就時而獨攀、時而參與團隊登山。雖然他的獨攀並未出過重大事故,但是曾經在山上骨折過兩次,而且都是團隊登山時遇到的。如今回首不禁思考,這是否代表打田先生獨攀時有多麼專注。而他似乎從未擔心過萬一在獨攀時發生意外怎麼辦。

「我完全沒有感受過獨自登山時的恐懼。因為我必須馬上解決眼前現實的狀況,根本沒有害怕的閒工夫。」

看來打田先生擁有適合獨攀的性格吧?聽到如此問題後,打田先生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我認為沒有什麼適不適的問題,不如說不適合獨攀的人,恐怕就不適合登山了──這是我的想法。」

獨攀必備技能

獨攀所必備的技能中,打田先生特別強調的是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現在還有多少體力?現在身在何處?離目的地還有幾個小時的路程,所以該用什麼樣的步調行進呢?按照當前的天候與時間,是否還適合繼續前進呢?獨攀的過程中必須時時思考這些問題,並且自行判斷後確實執行。但是這並不限於獨攀,即使是跟團登山也必須具備這些能力才行。

「所以我認為沒有什麼專屬於獨攀的技術或知識,只要擁有登山基本技能的人,無論是獨攀還是團隊登山,都會使用相同的方法。」

儘管如此,打田先生已經七十多歲,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感受到體力下滑,讓他在獨攀時感到不安的次數開始增加,因此他連步行時也變得比以前更加謹慎。像這樣敏感察覺自己的身體變化,連走路方式都加以調節的能力,正是自我管理的一種。只要能夠做好這些,相信即使體力衰退,也能夠避免在獨攀時發生意外吧。

依目的地選擇裝備

在為獨攀決定裝備的時候,首先應面對「全部都要自己處理」這個現實。獨攀時所有行動判斷(確認天候、檢視地圖與進退決定)、發生裝備忘記攜帶或是故障的情況,甚至是發生意外(最壞的情況就是遇難)時都必須獨自應付。

「獨攀時沒有同伴可以依靠,所以必須攜帶能夠掌握自己的所在位置與整體狀況的工具、遇到傷病等意外時可以緊急處置的裝備。」了解這些需求後再具體思考獨攀必需裝備時,就會想到智慧型手機、紙本地圖、GPS、高度計、急救包、避難帳、頭燈與備用電池等。

掌握這個大前提後,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符合目標行程的裝備」與「輕量化」。「不能每次行程都帶一樣的裝備,腦袋必須靈活一點,按照路線內容找出真正必要的工具。此外獨攀時所有裝備都要自己扛,所以對體力信心不足時,就必須想辦法減輕各品項的重量。」

登山輕量化

「累積一定程度的登山經驗後,就要從中學會增減裝備的靈活度,這種幫助我們精準挑選裝備的能力非常重要。」

剛開始登山的新手很常犯的錯誤,就是準備過多的水分、糧食與衣物,但是多經歷幾次後就能夠得知自己能背多少重量,自然而然就會著手輕量化。另外選擇多功能的裝備,也有助於減輕重量。

舉例來說,即食米飯可以直接食用,就不需要攜帶鍋具,且通常有準備筷子就不需要湯匙或叉子了。考量到身上已經穿著防寒衣物,那麼睡袋就可以選擇含棉量較少的類型以減輕重量。此外,平常也可以多留意最新商品資訊,因為商品的進化往往會伴隨著輕量化,但是不經大腦的輕量化卻可能釀成危機。

別省重要裝備

「裝備不足可能致命,所以在減輕重量時,要注意別省到重要裝備。」

而熟悉手上裝備用法也是有意義的。各位是否能夠有自信地靈活運用手邊所有工具呢?這時希望各位重新檢視的,就是不到緊急時刻不會拿出來用的裝備,例如:避難帳。雖然備有避難帳,從未拿出來看過的人意外地多。

裝備要時時保養

「買回來之後,請務必在成行前拿到廣場試一次看看。市面上有許多急救相關講座等,請參加這些活動習得急救包的正確用法。」就算習得使用方法,如果道具壞掉的話就沒意義了,所以用過後請做好清潔與乾燥等保養工作。

有些裝備放太久可能就劣化了,這部分也請特別留意。即使是頻繁使用的裝備,也要注意燈泡還會不會亮?登山鞋的鞋底是否鬆脫?最理想的狀態當然就是每次出發前都要仔細確認,養成習慣,避免在山裡發生不必要麻煩。(昀恬/輯)

其他書訊: 
《世界冠軍教我的8堂高效能課》
作者:傑克.漢佛瑞, 達米安.休斯
出版社:商業周刊

頂尖陣容、超過七十座冠軍獎盃淬鍊的成功智慧──想在職場表現、自我提升、團隊成績……追求高效能,世界冠軍的8堂課帶你調校心態→具體行動→帶動隊友,助你停止無效努力、突破成長關卡,達到最想要的成功。

BT Sport的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主持人傑克.漢佛瑞此前曾在BBC工作十多年,播報過的運動賽事涵蓋一級方程式賽車、FIFA世界盃、倫敦奧運會和BBC年度體育人物;體育文化專家達米安.休斯是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組織心理學與變革的名譽教授,擅長深入了解成功人士的心理特質和共同點。

《Q的十二個音符》
作者:昆西.瓊斯
出版社:菓子文化

備受矚目的全球流行樂壇音樂製作人昆西.瓊斯最新力作,他於八十八高齡時寫下這本無私且誠摯分享,談創作與人生的溫暖之作!他將畢生的坎坷心路與人生智慧化為這本書,希望幫助你克服阻礙,實現創造力:一切都可以實現,只要你願意讓它發生。

美國著名音樂製作人、演奏家、作詞作曲家昆西.瓊斯,曾為三十餘部電影配樂。有「全方位音樂教父」之稱,打造麥可‧傑克森等國際知名歌手藝人,締造史上最暢銷音樂專輯(麥可‧傑克森多張專輯,尤其《Thriller》售出超過一億張),至今仍無人可破。

《古生物大圖鑑》
作者:日本Newton Press
出版社:人人出版

「古生物」泛指曾經生存在地球上,但只有化石保留至今的生物。除了恐龍之外,約5億4200萬年前出現的寒武紀動物奇蝦、外披甲冑的鄧氏魚、菊石與索齒獸乃至於會獵捕恐龍的爬獸,歷史上有多種多樣的古生物族繁不及備載。

本書不僅會提及地球的歷史,也會介紹多種充滿魅力的古生物。就連背景的每一個植物葉片都是栩栩如生、精雕細琢的繪圖作品。盡情感受前後40億年的生命躍動,認識生命演進的無窮奧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