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琳艾索普 不屈服的指揮家

簡秀枝 2023/02/12 10:01 點閱 2610 次

好久沒看到這麼勵志、優質的音樂電影,《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THE CONDUCTOR》,讓人無比感佩。古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看到瑪琳艾索普,克服萬難,英挺站在指揮台上,把千古作曲才子的創思,化為指揮棒的起起落落,讓人熱淚盈眶,感佩有加。

尤其,身為伯恩斯坦的崇拜者,又是馬勒交響樂迷的我,在整齣電影中,熟悉的馬勒交響曲樂段,特別悅耳,電影結束後觀眾仍安靜地留在位置上,持續讓餘韻繞樑。

夢想是當指揮家

電影《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THE CONDUCTOR》毫無冷場,音樂穿插在瑪琳艾索普的逐夢童年,屢次跌撞過程,甚具現實感與說服力。本片講述7歲小女孩瑪琳艾索普,第一次被老師帶去音樂廳,欣賞表演,首次見到指揮家神氣指揮大樂團,小女孩感動不已,悄悄立下志願,長大後也要當一位富含魔力與魅力的指揮家。

由於瑪琳艾索普的父母都在音樂圈內工作,因此跳升為指揮,應該會水到渠成。但偏偏她是女生,社會根深蒂固地認為,女性不能當指揮家。首先,女指揮在台上有騷姿弄首之嫌,會分散樂手注意力;其次,女性不容易理解作曲家的作曲內涵與初心,因此無法精準詮釋曲意。

前者,暗示女指揮家,不學無術,只會搖臀露胸色誘樂手;後者更意味女指揮家,智商不高,專業不足,對作曲家的心血,只能一知半解,穿鑿附會。

成為優秀音樂人

但對瑪琳艾索普來說,她不願臣服當個小提琴樂手,她鎖定成為當代指揮家,縱使氣憤、挫折,仍沒有懷憂喪志,繼續拉好小提琴,兩度進入苿麗亞音樂學院,不斷地提出指揮的申請,即便3度被拒絕,她還是堅定地以成為優秀音樂人為目標。

為了要成為優秀音樂人,瑪琳艾索普拜會伯恩斯坦、小澤征爾、葛斯達夫·邁爾等著名指揮家,也自組各種音樂團體,磨練自己的經驗。音樂對她來說,是信仰,是志業,她還要把對音樂的愛延伸到貧困、暴力犯罪的偏鄉,用音符帶領餓著肚子的孩童,透過音符的學習質變成才。

感受音樂細節

瑪琳艾索普延續伯因斯坦對馬勒音樂的執著。電影中的一幕,讓我非常感動,瑪琳艾索普非常好奇,為什麼馬勒把平民生活,鮮活入樂,如飄渺雲霧山嵐裊繞的場景,牛鈴釘鐺的發想。

瑪琳艾索普特別起了大早、天未亮,嵐霧茫茫中,她撐著小船在羅伊斯河上,捕捉那種氛圍,揣摩那種心境,用心用情的程度,令人咋舌。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台灣推廣古典音樂多年,逐漸普及,尤其馬勒學會等音樂團體、或音樂饕客群,不計其數,想必都會對貝爾納德特魏根斯坦導演的《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THE CONDUCTOR》感興趣,片中有著大家熟悉的音符、節奏、期待與感動。

然而,認真的女人最美麗,比認真還更嚴苛的瑪琳艾索普,要呈現的不只是美麗,而是社會的公平性,與人性的祥和靜謐,內化女性質感的真誠感動,就在90分鐘的《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THE CONDUCTOR》,值得一再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