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矇矓的恆星:李奧納多.達.文西》

醒報編輯 2023/02/05 20:17 點閱 2506 次

本書以小說的筆法鋪敘李奧納多‧達‧文西的一生,兼具歷史性與文學性,內含近五十幀李奧納多的知名作品彩圖,且皆附有詳細圖說。在韓秀老師的筆下,李奧納多不再陌生而遙遠。而當讀者翻開書頁,彷彿就能看見這名優雅的佛羅倫斯紳士,帶著永恆的神祕微笑,向我們款款走來。

美籍華文作家韓秀現任美國《漢新月刊》專欄作家。著作豐富,文類多元,包括論述、散文、小說、傳記、書介;題材觸及甚廣,擅長將個人經驗或當時的氛圍糅進文章中,情節生動,文字富於感染力。榮獲紐約第四屆萬人傑新聞文化獎、第四十二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二○二○年美國總統國家與社會貢獻獎。

什麼是「明確」?怎樣才能夠達到?亞里斯多德期待繪畫中的「戲劇性」,而非「敘事性」,由此,才能引發悲憫與恐懼。李奧納多來到一家熟悉的飯舖,將馬兒交給門口的少年,看著他將馬兒細心地栓在石樁上,雙手捧著細籮餵馬,狀極和善,這才拿錢給那少年,從容離開。

合適的面容、體態、表情、手勢,李奧納多腦子裡盤旋著十二門徒的「言語」,目光如炬,在摩肩擦踵的人流中尋找合適的「模特兒」,直到夜幕降臨。

滿意的形狀與色調

李奧納多沒有辦法煎逼自己快速作畫,因此決定只採用濕壁畫的基礎,在牆壁上塗一層灰泥。灰泥之上的白石粉以及白鉛底漆則是李奧納多自己的發明,他決定用蛋彩與油畫顏料來完成這幅高十五英尺寬近三十英尺的壁畫。

他試用了多種不同的配方來製作蛋彩,他也使用亞麻油和胡桃油來調製許多不同的油畫顏料,一層又一層,慢慢地,創造出他需要的、令他滿意的形狀與色調。這種做法與同時代的藝術家們大相逕庭,也讓看他工作的人們心中大起恐慌,不知他這樣子畫畫停停、停停畫畫,要多久才能完工。

曠世傑作《最後的晚餐》

一四九七年,二十二歲的公爵夫人碧雅翠絲死於難產,葬在聖母瑪利亞修道院墓園,心情悲戚的盧多維柯便常常來到這裡,看望亡妻,同修士們一道進餐,同時看著北牆上一點一點慢慢浮現出來的曠世傑作《最後的晚餐》,偶爾也流露出盼望作品快些完成的焦慮。

李奧納多何其敏銳,在這一年的年底終於宣布作品完成。他跟盧多維柯告罪:「耶穌的頭像尚未最後完成,因為祂太完美了,窮藝術家一生之力也並不一定能夠最終完成。」盧多維柯微笑:「你放心,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坐在正中心,滿臉悲憫的主是這樣地愛著我們。」

白鉛底漆上的蛋彩加油畫絕然不同於濕壁畫。一四九九年米蘭陷落,占領者路易十二世進入米蘭的當天就同他的侍從瓦倫提諾公爵(Duca Valentino)切薩雷‧波基亞(Cesare Borgia, 1475-1507) 來到這裡欣賞《最後的晚餐》,並且跟他的宮廷建築師討論怎樣把這幅壁畫「運回巴黎」。建築師回答說,這不是濕壁畫,沒法子搬運。法王竟然建議將那堵北牆整個拆下來運回巴黎。

李奧納多的全部構想

建築師說,壁畫太精緻,一碰即碎,萬萬不可動粗。路易十二世這才悻悻作罷。修士們告訴李奧納多這個故事,李奧納多沉聲說道:「主愛米蘭,這幅畫哪裡也不去,永遠屬於你們。」修士們感動流淚。

自一七二六年起,這幅壁畫經過多次修復,最近的一次,起自一九七八年,歷時二十一年,在李奧納多完成這幅作品的五百年後,《最後的晚餐》在米蘭聖母瑪利亞感恩修道院食堂的北牆上展現出了李奧納多的全部構想。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

緊張忙碌、充滿期待與懸疑的日子裡,李奧納多還花了幾個月時間奉命奔到皮奧恩比諾去抽乾沼澤,返回佛羅倫斯之後馬上投身《安吉亞里戰役》壁畫設計與實驗。一五○四年四月的一天,賈寇摩飛奔而至,來到李奧納多在新聖母教堂的工作室, 進門就說:「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來了,索德里尼給他謀到的差事,畫卡西納戰役(Battle of Cassina)!」

米開朗基羅早就「來了」,並非新聞,李奧納多已經同他有過很不愉快的對話。新聞是這位年僅二十八歲,熊腰虎背,滿手老繭,渾身大理石粉塵,不修邊幅,出口便傷人的雕塑家,完成了巨大的《大衛》石雕之後,將要來到大議會廳,在另外一面牆上繪製以戰爭為背景的壁畫了。

瞬間成為永恆

李奧納多心中雪亮,老狐狸索德里尼這是在把自己逼上擂臺,同這個從來沒有見過戰爭的年輕人比試一番。李奧納多對「競爭」毫無興趣。他自己對繪畫期待很高,他要畫出動作的瞬間,使之成為永恆。

他要畫面能夠「動作」,表達出人物的內心與情緒。他將選擇三位騎士奮力從戰敗的米蘭軍士手中奪取戰旗以迎接最終勝利的關鍵時刻,作為畫面的中心。李奧納多深知米開朗基羅是優秀的雕塑家,而非畫家。而且,他根本沒有見過血肉橫飛的戰爭,他只能利用自己雕塑方面的優勢,亮出肌肉,然而「過於明顯的肌肉,只能像一袋核桃」。

腳色的普世本質

李奧納多自忖,他自己要展現的卻是「腳色的普世本質」。這一天晚間,李奧納多在筆記本裡這樣寫:「自然所包含的事物都可以在繪畫中感受到,雕塑卻難以企及。

畫家在動態物體與自己的眼睛之間透過空氣的顏色而丈量出距離,可以用畫筆展現物體如何穿越霧氣,山谷如何在雨雲中展現其峻峭,以及戰塵本身如何飛揚,鮮血如何將塵土化作腥紅的泥濘,以及戰士在塵土與泥濘中的狀態。」

幾天之後,就在大議會廳,李奧納多正在敷了石膏的牆面上實驗一種用樹脂、蠟、亞麻籽油等等材料調製的顏料,希望不容易乾燥的油性顏料與釉色能夠給他足夠的時間慢慢地畫,細膩地表現出戰爭中塵土飛揚的迷濛。

陰影才是繪畫的重點

他熱切地希望實驗成功,畫面的保存年限若是能夠超過《最後的晚餐》,那就太理想了。李奧納多用畫筆在牆面上做實驗,眼角的餘光看到站在身側端著顏料碟的賈寇摩忽然之間變了臉色,眼露凶光,緊跟著就聽見他沉聲喝道:「看什麼?鬼頭鬼腦的!大師不喜歡閒雜人等打攪!」李奧納多沒有回頭,很快,他聽到靴子踏在鑲磚地面上沉重的腳步聲,他知道是米開朗基羅。

他沒有分心,繼續專注在小面積牆面上的實驗,這一天晚些時候,他看到了實驗結果,十分滿意。他在心裡想,要想個什麼辦法避開米開朗基羅的窺視才好。沒等他想出什麼辦法,米開朗基羅丟下他的草圖奉教皇之命到羅馬去了。

於是,李奧納多看到了米開朗基羅的《卡西納戰役》草圖,果真,米開朗基羅避開了他不熟悉的戰場,以線條描繪在河中沐浴的士兵聽到敵人來襲的警號倉促著裝的場景。李奧納多笑了:「陰影,而不是線條,那才是繪畫的重點。」(昀恬/輯)

《矇矓的恆星:李奧納多.達.文西》
作者:韓秀 (美籍華文作家)
出版社:三民

其他書訊: 
《此心安處:書寫蘇東坡》
作者:鄭培凱(中國文化中心創辦人)
出版社:中華
鄭培凱教授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佩斯大學、臺灣大學、新竹清華等校。研究範疇包括中國文化意識史,涉及藝術思維、藝術創作、藝術欣賞、評論與文化思維的關係和文化美學等,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範疇深有體會。1998年到香港城市大學創立中國文化中心。2016年獲頒香港政府榮譽勛章。

本畫冊集結鄭教授這些年寫蘇東坡文學作品的墨寶,其中名言金句、古詩詞、對聯、文章俱存。

《練習不孤單》
作者:李郁琳
出版社:遠流

書中36個案例,輔以「暖身、了解、情緒、回溯、學習」這五個諮商技巧的多元運用,直觸人心最渴望的「陪伴」需求。透過心理師最接地氣的實務經驗及反思,學會在看待「一個人」時,重新體會:即使生理上生病了,即使心理上受傷了,這些痛苦與疾病並不等同於我這個人。

和沛身心醫學診所兼任臨床心理師李郁琳對孩子有與生俱來的熱情,家長和孩子私底下都暱稱她為布丁老師。過去曾在理馨心理諮商所、專科學校擔任心理師,也在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擔任專案兒童發展心理師。

《遇見NEO東京》
作者:Shinon
出版社:悅知文化
東京,永遠可以一玩再玩!由日本娛樂觀星台.Shinon帶領,暢遊在地人推薦的好吃、好看,又好玩的景點!不論是第一次到訪,或是資深旅日客,都能在這本書找到想玩的地方!

在日香港人Shinon,因打工度假來到東京生活,目前與日本先生定居東京。任職日本企業,工作之餘,經營網絡媒體「日本娛樂觀星台」,並兼任「窩日本」編集者,總能一手掌握日本最新潮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