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經人語》別信「糧食自給率」這個老舊指標!

徐世勳 /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所長 2023/01/08 10:26 點閱 3369 次

世界上很少有國家像我們這麼的重視「糧食自給率」,而且盲目崇拜,幾至形塑成「糧食安全等同糧食自給率」的迷思。

其實「糧食自給率」只是眾多「糧食安全」指標的一種,隨著經濟的發展,「糧食自給率」這個老舊指標愈顯不合時宜。

馬丘比丘可自給自足

以世界著名的十五世紀「印加失落之城」祕魯馬丘比丘為例,該城建於海拔約兩千四百公尺的山頂上,與世隔絕,幾乎沒有對外貿易往來。在當時的馬丘比丘,生產者即是消費者,沒有糧食供應鏈的外援,在地生產決定一切,也因此「供給創造需求」,糧食完全自給自足,為一典型的「生產型農業」社會。就當時的馬丘比丘而言,糧食安全當然等同糧食自給率。

我們再以現代化的台北市為例,來看看這糧食安全尺規的另一端。隨著台灣急速的工業化與都市化,台北市已成為一典型的農產品消費市場,其糧食供應來自四面八方的國內外貿易,透過冗長的國內及全球糧食供應鏈,讓台北市民無糧食安全之虞。

此時的台北市民是糧食的消費者而非生產者,但卻引導著中南部農漁民的生產活動,即是「需求創造供給」。眾所周知,台北市的糧食自給率幾乎為零,但卻沒有市民會憂心台北市的糧食安全。也就是說,此時的台北市,糧食安全絕非等同糧食自給率。

觀察糧食安全指標

經濟學人雜誌社所編「全球糧食安全指標」係根據聯合國糧食安全的定義所建構的指標系統,具簡單、完整及透明等特性,相當值得我們參考。該指標系統係先由聯合國相關統計資料計算五十八個指數後,再匯總成四大指標建構而成,可將全球113個國家做排序。

此四大指標為(1)是否買得起:包括消費者購買糧食的能力,對糧食價格衝擊的反應,以及當衝擊發生時該國政策如何維持消費者的需求等指數。(2)是否供應得起:包括糧食供給的足夠性、供給不足的風險、國家運送食物的能力、農業研發的公共支出及農業基礎建設等指數,「糧食自給率」為其中一項。(3)營養是否足夠及是否安全:包括飲食的種類與攝取營養量、以及農糧產品的安全性等指數。(4)自然資源與韌性的維護是否良好。

糧食自給率?

經濟學人雜誌社所編的糧食安全指標強調從上中下游乃至消費者的整個糧食供應鏈的角度來衡量一國的糧食安全,而傳統的「糧食自給率」指標僅從上游生產者(農漁民)的角度來衡量,有失偏頗,且不合時宜。

「糧食安全等同糧食自給率」的迷思禁錮了國人對非常時期糧食如何合理供應的思維。國際農產品貿易以有餘補不足,為因應氣候變遷或糧食危機的一種很重要的調適策略,貿易自由化與糧食安全的互補關係值得我們正視。

超前部署,廣設進口糧倉、以及提高國內進口糧食儲備,或許是確保非常時期糧食供應更有效的做法,對活化水資源及國土的利用也將帶來多重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