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車輛處置 反映我汽車文明進程(2020/09/28)

邱文福 / 作家 2023/01/03 14:15 點閱 10088 次
國際間不認為多老的20年車齡,只要引擎大過4.2升,在台灣就如同廢鐵。(圖:網路截圖).jpg
國際間不認為多老的20年車齡,只要引擎大過4.2升,在台灣就如同廢鐵。(圖:網路截圖).jpg

在台灣,幾乎全民皆知政府對待老舊車輛態度奇差。數年前全面淘汰二行程機車,就差點釀成全民暴動。

沒有文明的管理

數十年來,車輛燃料稅的重複課徵,完全喪失徵稅正義基礎,很簡單的隨油徵收建言,就是堅持不接受,綁架善良百姓。老舊車輛牌照稅,先進國家多以車齡、殘值課徵,我國則堅守引擎容積,完全不做退讓,懲罰老車車主。電動車輛更是備妥以馬力等值換算汽油引擎容積,隨時可以轉變課稅,失去鼓勵綠能的用意;而搭配渦輪增壓、機械增壓或雙重增壓的換算就輕輕放過,也許找不到公式可以套用。

台灣接觸汽車的歷史其實與日本差不多,但是官方的認知卻因為朝代更替,整整少了一甲子,所以在車輛治理的領域,日本東京銀座地區早在50年前就可以在夜間改為停車區,禁止通行。台灣則依舊全面拖吊,且專找根本不影響交通那種前後都容易讓拖吊車切入運作的車輛拖吊。

圖利新車業者?

另外,文明國家對骨董車視為「國寶」般尊重禮遇,每年行駛不及3千、5千公里者牌照稅形同免繳(燃料稅全球大概台灣僅存)。一般老車則以殘值遞減牌照稅,避免車輛浪費。台灣則獨厚新車業者,讓20年老車課徵新車完全一樣的稅捐。

這樣完全依照引擎容積單一標準課徵車輛稅捐,導致10年的豪華車輛折舊損失可以高達原車售價的90%,800萬剩下80萬甚至更低,400萬剩下20萬。甚至讓車主忍痛報廢,然後又變相圖利廢車回收業者;讓人不懂的還有廢車回收基金、廢輪胎回收基金、廢電池回收基金,這些錢近40年來少說百億以上,誰管理、誰分贓、誰監督了?

什麼是汽車文明

江山代有才人出。對汽車的認知,年輕人面對完全老化的車輛管理制度,不滿聲音已經漸漸匯集。多年前燃料稅隨油徵收已喧騰一次;三輪車淪為殘障專用也鬧過革命,如今稍有鬆綁。

然而,因應電動車輛革命所產生的眾多新奇項目,在台灣永遠是「絕緣體」。電動滑板車本來技術門檻不高,台灣大可在地蓬勃發展,卻淪為進口中製來修改;電動單車、小型電動車也同樣迫使台灣放棄設立品牌挑戰世界,原因是擔心獨厚某車廠。這種沒有創意的綁定模式,就是台灣根本沒有汽車文明的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