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聖手解說50種 眼球生病恢復法》

醒報編輯 2022/12/29 19:20 點閱 2864 次

呂大文現任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專精青光眼疾病,他認為「治療眼疾能得到明顯的效果,病人能見到驚人的進步」,這是眼疾跟其他疾病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他站在專業的角度,講解不同年齡層經常發生的眼科問題,讓你培養正確的眼睛照護與診療觀念,避免因一時疏忽而導致更嚴重的視力損傷。

本書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說明學理、統整症狀,並提供具體的預防與治療方法,不但有在家就能做的簡單護眼法,還包括手術、術材選項等等,讓複雜的醫學知識變好懂,每個人都能隨翻隨查、輕鬆理解,知道該如何照顧寶貴的眼睛。

眼睛的保養要從平時做起,好好對待雙眼,才能用一輩子看到老。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說法,不但達不到護眼效果、無法緩解不適,反而會導致難以挽回的眼睛損傷。

當心惡化成高度近視

小孩子太早戴眼鏡,近視會越來越深?錯,越早得到近視,度數增加越快,以後的視力會更差!

一名國小學童被學校轉介過來,要做檢查視力。小朋友近視造成視力模糊的程度,已經影響上課,家長還是沒讓他矯正屈光,原因是「怕眼鏡戴了就拿不下來,要戴一輩子。」家長不知道的是,當孩子看不清楚,為了得到更好的視力,眼睛會更加用力地工作,造成睫狀肌過度緊繃,反而加快近視惡化的速度,得到反效果。

立即治療為妙

近視大多是眼球的前後徑拉長,即「眼軸變長」,造成進入眼內的光線不能剛好聚焦在視網膜上,所以看到的影像模糊不清。由於這是一般人最常見的眼疾,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以為只要配戴眼鏡或做近視雷射手術就能解決。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單純。

若形成500度以上,甚至是10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容易因為眼軸過度拉長、視網膜延伸變薄且血流供應不足,而成為視網膜剝離、黄斑部病變、飛蚊症、白內障、青光眼,甚至失明等嚴重眼疾的高危險族群。

想要防止近視惡化形成高度近視,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旦發現孩子有近視,便趕快就醫進行矯正。遺憾的是,截至今日還有許多家長對近視有錯誤的觀念,使得孩子近視度數愈來愈深。

小孩近視會加成

在年齡越小的時候發生近視,此時眼部還未發育完全,若沒有適時矯正屈光,就越有可能演變成高度近視。一般而言,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時,近視度數會以每年100度以上的速度加重;五年級以上每年以75~100度的速度加重。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看遠方時經常瞇著眼睛、看電視時要坐得很近才看得清楚,或者是夜間視力變差時,就可能是近視了,要趕快帶到眼科門診做檢查。

檢查結果若是假性近視,要積極治療;若發現視力不足0.6、近視度數達200度以上,就應配戴眼鏡,以免度數加深。至於近視雷射手術,必須等到20歲成年、眼球發育完成且度數較穩定後,才可以進行。

眼輪匝肌亢進

眼睛乾澀當作乾眼症,狂點人工淚液?不一定,眼輪匝肌亢進經常被錯當成乾眼症。50多歲的王女士是資深上班族,她抱怨上班一整天後,不是眼睛疲憊不堪,就是覺得眼睛張不開,因此懷疑自己有乾眼症的問題。她自行點了人工淚液,卻沒有得到改善。

檢查後並沒有看到乾眼的現象,但發現她的眨眼次數過多,皺眉肌、魚尾紋明顯,原來是「眼輪匝肌亢進」的受害者。

眼輪匝肌位於眼眶周圍一整圈,是負責控制眼睛閉合的最主要肌肉。正常情況下,眼睛可以隨心所欲地開闔,但是當控制眼輪匝肌的神經出了問題,就會讓眼睛不自主地眨動,稱為「眼輪匝肌亢進症」。

眼輪匝肌亢進的4大症狀

此症好發於中老年人,又以更年期女性的比例最高,不過近年來因為3C產品盛行,年輕患者增加了二~三成。長時間看近、低頭滑手機的習慣,讓眼周肌肉一直處於用力狀態,增加了眼輪匝肌亢進的風險。

目前為止,我們仍不清楚眼輪匝肌的神經為何會出問題,不過通常是由特定的刺激引發症狀,例如:疲勞、亮光、看電視、開車及情緒緊張等。可能呈現的症狀有下面4種:

•眼睛乾澀。
•不自主地頻繁眨眼,眼睛張不開。
•眉頭深鎖,眉間水平皺紋加深,容貌顯老態。
•因為須用力撐開眼周肌肉,而引發頭痛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眨眼愈頻繁,愈容易將分泌出來的淚水擠掉,讓許多患者以為自己是乾眼症。因此感覺眼睛乾澀、眼眶緊繃時,最好還是就醫檢查,讓醫師診斷確切的乾眼原因。確診之後,主要治療方式是在眼肌周圍施打肉毒桿菌。大部分患者於施打後2~3天會明顯感到眼周放鬆,皺紋也會淡化,其效力可以持續4~6個月,也有人再也沒有發作。

眼睛健康生活明亮

有句話說,「眼睛好比身體的燈」,意思是當眼睛健康明亮,人就生活在光明中;當眼睛病變,失去視力,人就生活在黑暗中。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你認識它的構造與機能,就更知道如何珍惜它、保護它。

眼睛是如何看見?又是如何看不見?如果用照相機比喻眼睛,眼皮就是鏡頭蓋,角膜就是鏡頭。當光線從角膜進入眼睛,虹膜與瞳孔就像相機的光圈,能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線多寡。遇到強光時,瞳孔會變小;光線變暗時,瞳孔會放大。接著,光線穿過像是對焦裝置的水晶體,再穿過像是暗箱的玻璃體,最後準確落在彷彿底片的視網膜上。

視網膜是位於眼球底部內壁的一片組織,由感光細胞構成,感光細胞就像相機的感光元件,其細胞膜上有一種稱為「視紫質」的感光蛋白質,能接受光線並轉化為電波,經由視神經傳送至大腦,最後造就我們「看見」的能力。

視紫質讓眼睛「看見」

每一次接受光線,視紫質就會分解,完成電波傳送後再次合成,屢次的分解與合成,讓我們每天能持續「看見」。當我們因為長時間閱讀、看電視、滑手機,感覺眼睛酸澀或視覺模糊時,就表示我們用眼過度,造成視紫質合成的時間變慢。

除了視紫質,要讓眼睛發揮「看見」的作用,還需要許多重要的配套機制,像是角膜與水晶體,在眼睛接受光線時,都必須互相配合發揮相應的功能。只要某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影響眼睛的視力,萬一情況惡化就可能讓我們「看不見」。

眼睛怎麼聚焦

視力?度數?傻傻分不清楚?當遠方光線以平行方式進入眼睛,會在角膜發生第一次折射,再透過水晶體進行第二次折射,使光線偏折後聚集成一個「焦點」。如果是眼軸長度正常的健康眼睛,這個焦點會剛好座落於視網膜上,順利形成清楚的影像。

如果是眼軸過短或過長,例如遠視或近視的眼睛,光線曲折後的焦點就無法準確落在視網膜上,於是影像變得模糊不清,我們稱這種情況為「屈光不正」。此時就要透過合適「度數」的透鏡來矯正視力,近視時會用凹透鏡,遠視時會用凸透鏡。以近視為例,通常眼軸長度相差1mm,近視度數就會差300度,眼軸越長度數越深。

「度數」代表眼鏡鏡片的屈光度,「視力」則代表眼睛在光線充足處,能清楚分辨兩點的能力,這兩個概念彼此獨立,並不能互相換算。

視力並非越高越好

以史奈倫E字視力表為例,標準測量距離為6公尺。如果受測者的視力是1.0,代表他站在距離6公尺遠的地方,可以看到健康眼可見的最小符號;如果受測者的視力是0.5,表示他站在6公尺遠的地方,只能看到健康眼在12公尺處可見的最小符號。

要注意的是,視力並非越高越好,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將視力矯正至1.0。一般人的視力落在0.5~0.8之間最為理想,因為視力越高,雖然看遠處輕鬆,但是看近處就比較吃力。

矯正視力時,可以根據個人用眼習慣來決定眼鏡度數,例如:需要長時間看電腦的人,建議矯正視力到0.5~0.6之間、經常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人,則建議矯正至0.6~1.0之間。 (昀恬/輯)

《眼科聖手解說50種 眼球生病恢復法》
作者:呂大文(三總眼科主任)
出版社:大樂文化

其他書訊: 
《台灣路名談名人》
作者:Xavier, Vicky, 老溫
出版社:天空數位圖書

台灣的路名有各種名字, 名人中以國父孫中山為名的中山路最多了,而用蔣中正的中正路也是到處都有,這些知名的人物路名耳熟能詳,本書就精選了四十條路名(或地名),為大家介紹這四十位名人,重溫一下名人故事。

Xavier(本名:陳政元)目前在醫療領域任職,對歷史有濃厚興趣和廣泛研究,也是體育專欄作家,寫作期望以理性還原真相,用文字帶來改變。Vicky土生土長的台北女孩,酷好歷史,喜歡閱讀與旅行,用影像文字,紀錄觀察所見所聞。老溫(本名溫達輝)出生於香港,長大於香港,八十年代末到台灣求學,並在寶島成家立業。二十年的香港回憶,三十年的台灣生活,「入五」後突想執筆回憶過去,將半世紀的所見所聞,與讀者一一分享。

《北一女青春.樂旗》
作者:北一女中樂儀旗隊永續發展協會
出版社:木蘭文化

一九五九年,北一女中決定甄選樂隊,從此,開啟這批女學生的國家代表隊人生!她們在國家陷入外交困局時,以精采的演出提升國家能見度;社會變得自由開放時,以厚積薄發的實力成為校隊裡的楷模。

這支聞名海內外的中華民國學生樂儀旗隊,自儀隊、旗隊於一九六三年、一九九八年相繼成立後,漸趨成熟,如今也走在精進的路上,只為了讓臺灣在世界上持續發光發熱。

《巴西柔術》
作者:張海
出版社:大展

本書是關於巴西柔術的綜合性介紹,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了巴西柔術(BJJ)的特點、風格,以及具體訓練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投摔、騎乘、側控、背後、防守、過腿、關節降服等等技術,是綜合格鬥愛好者初步瞭解巴西柔術推薦的教程。

張海是資深武術格鬥運動撰稿人,黑龍江省武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首位透過書籍將俄羅斯SAMB0、綜合格鬥MMA、以色列KRAV-MAGA等格鬥體系全面系統地推薦給格鬥愛好者的現代體育科普作家。1971年生於哈爾濱。1987年開始於《少林武術》《少林與太極》《武林》《武魂》《精武》《搏擊》《武門精粹》《拳擊與格鬥》等武術搏擊刊物上發表賽事報道、人物專訪、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