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都市範圍逐漸擴張,人畜接觸機率大大提高!聯合國預估,全球2050年時,3分之2的人口都會居住於都市,都市範圍也會大幅提升,更波及到野生動物的棲地。對此,學者們呼籲,營造接近自然的都市環境,如增加樹木覆蓋率,並宣導請勿餵食野生動物等觀念,都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人畜接觸日益頻繁
《半島電視台》報導,耶魯大學動物學家哈里斯說,隨著城市逐漸擴張,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也受到改變,導致它們愈來愈常出現在都市內,人畜接觸的機會也大大提高。
根據美國林業局估計,隨著城市與郊區擴張,光美國每天就有2428公頃的開放土地消失。聯合國更表示,到了2050年,全球有3分之2的人口都將住在城市地區,也意味著地球有更多的空間將被水泥叢林佔據。
《奇摩新聞網》報導,根據一份2019年的報告指出,動植物正以驚人的速度滅絕,當時有多達100萬種動植物瀕臨絕種。
對此,也引發「野化」的呼聲,即讓動物脫離人為控制,自由的棲息與繁衍;或者是營造更接近自然的環境,有時候牽涉到拆除人為設施、重新規劃道路系統等作業。
打造共存的都市環境
建築學學者亞當斯說,「儘管野化城市環境,無法讓自然景觀恢復到從前,但也好過什麼都不做」。她認為,通過增加都市的樹木覆蓋率,不僅能調節氣溫,也能容納更多動物,以找出一種人類與動物能共同相處的模式;或建立名為「生物渠道」的設施,讓動物不會與人爭搶道路。
哈里斯指出,人們對與動物相處仍抱持著相當兩極的態度,有些人喜歡動物毛茸茸的模樣;另外一群人則擔憂動物傳播疾病或造成破壞。
但她強調,無論民眾喜歡或不喜歡,人畜接觸的機會只會繼續升高,正是好機會來教育民眾關於妥善處理垃圾、禁止餵養野生動物或多元生態系等價值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