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率高 是因高樓太多?

林政武 2022/11/23 17:21 點閱 3045 次

衛福部官員,日前在2022年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中被聯合國專家問及台灣青少年自殺率為何逐年升高,將原因歸咎到台灣高樓增加,引發社會熱議。

對此,衛福部做出回應:「青少年自殺多屬衝動型自殺,如果扣掉衝動性跳樓,自殺率就不會這麼高了。」

如果這樣的邏輯行得通,那麼交通部官員可以把交通意外死亡率過高歸咎到路上車子太多;內政部官員可以把詐騙層出不窮歸咎到大家使用網路時間過長;這是標準的因果謬誤。

高樓增加數量和青少年跳樓死亡或許有一些間接關係,但絕不是主要原因,退一步思考,就算把全國高樓的頂樓封鎖,大幅降低這些青少年因為一時衝動,跳樓自殺的比率,但造成青少年憂鬱跟壓力的問題沒有解決,這些壓力日積月累之下,難保這些青少年不會尋找其他出口自傷。

根據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從民國83年到民國110年的自殺人數統計,可以發現總體自殺人數跟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到民國95年之後成高原震盪;各年齡層的自殺死亡率,從民國95年後整體趨勢微幅向下,唯有15到24歲的青少年自殺率的趨勢上升,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警訊。

青少年的壓力源無非是家庭問題、升學壓力、情感問題、人際關係…等等,這些問題不是這幾年才有,筆者以為最大的原因可能出在網路成癮跟社群焦慮。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現在的青少年人手一機,網路世代每天接受的資訊量和過去的青少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陷入所謂的社群焦慮,再者,跳樓自殺的破窗效應容易透過網路媒體的播送,讓這些情緒找不到出口的青少年,起模仿效應。

如何有效降低青少年自殺率,絕不是用高樓太多這種理由搪塞,而是要透過問卷跟研究,找出青少年真正的壓力源,從根本去解決問題,筆者曾經中度憂鬱,看了兩年的身心科,最後讓我走出人生低谷,是靠運動、閱讀、寫作跟減少使用社群。

反觀現在青少年,好像都在做相反的事情,或許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樂,但換來的卻是更大的空虛,一則簡訊文學得獎作品到進了現代人的憂慮,「上班忘了帶手機,焦急了一整天;回家發現沒任何來電,失眠了一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