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當機? 專家:邏輯分類最重要

杜聿鎧 2022/11/21 16:07 點閱 18131 次
父母和老師若想讓孩子學習新知,應該要透過閱讀、討論特定主題至少兩到三週,有邏輯的檢索、使用相關的訊息。(Photo from Pxhere)
父母和老師若想讓孩子學習新知,應該要透過閱讀、討論特定主題至少兩到三週,有邏輯的檢索、使用相關的訊息。(Photo from Pxhere)

【台灣醒報記者杜聿鎧綜合報導】孩子並不笨,可能是你用錯教養方式!多數學校要求學生閱讀、撰寫他們不熟悉的文章,根據認知負荷理論,資訊過量又沒有適當整理時,容易導致學生「腦袋當機」,無法順利記憶。專家表示,讓孩子重新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同步抄寫筆記,是促成長期記憶的好方式。

認知超過負荷

富比士商業週刊》報導,學習閱讀和寫作本來就難,多數學校又要求學生閱讀、撰寫他們不熟悉的題目增加難度。教育學家威廉表示,這種教學可以說是老師們並沒有認知負荷理論(Cognitive load theory)的基本概念,忽視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適當的學習條件。

根據認知負荷理論,人們學習、接收新資訊時極為依賴「工作記憶」,但這類記憶的容量很有限,它僅能「暫存」四個新的訊息約20秒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認知負荷,一旦資訊過量便會導致學孩子理解力下降(成人亦同)。

抄寫筆記促記憶

但這不表示人們的記憶能力有缺陷,如果能夠將工作記憶賦予意義、解釋,新知識便能漸漸融入人們的「長期記憶」;教育學家威廉指出,抄寫自己的筆記、用自己的話來重新解釋新的知識,是促成長期記憶的好方式。長期記憶沒有容量限制,也才讓工作記憶得以隨時準備接收新訊息。

所以,只要孩子能夠練習從記憶中反覆提取某項知識,就會像使用瀏覽器一樣,能夠迅速地找出需要的相關訊息。在教學中,明確指出新的知識點才能體醒孩子該專注的記憶點,最後這些記憶才不會變成耳邊風(遺失的工作記憶)。

國中聽覺理解佳

研究發現,國中孩子(12、13歲)的聽覺、理解能力通常超過閱讀理解能力,所以夠過說明的方式帶出生難概念,會比孩子自己閱讀來得更好學習。換句話說,當國中的孩子還在訓練學習、理解和記憶的能力時,要他們單純自己讀書其實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事。

所以從認知負荷理論的角度,父母和老師若想讓孩子學習新知,應該要透過閱讀、討論特定主題至少兩到三週,有邏輯的檢索、使用相關的訊息,才會儲存進長期記憶牢牢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