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落後候選人力邀對手公開辯論,大咖卻持續避戰!學者曲兆祥分析說,落後候選人可靠著此「選舉技巧」來爭取媒體聲量,但領先候選人則不願隨風起舞,給對手選曝光度。然而,學者曾冠球受訪時表示,選舉還是需要公開辯論,透過交叉詰問的方式,才能深入探討市政擘劃的可行性。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日前力邀另外兩位候選人公開辯論,但對手稱「說贏不是贏,做贏才是贏」、「不應只想透過辯論來證明自己」為由推辭辯論邀約。其他如桃園市、新竹市長都有候選人發起辯論邀約,但卻都是空無回音。僅基隆市曾經有4位候選人都首肯參加辯論,最後卻因場地問題,遲遲沒有下文。
落後人選爭取曝光
台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表示,邀約電視公開辦論的候選人通常都是民調比較落後者,且這已是長年使用的「選舉技巧」。他說,正常來說,一般選民都不看好最後一名的候選人,媒體聲量也較低,所以一定要找機會曝光。
台師大公民活動系副教授曾冠球則分析,相對民進黨、國民黨等強勢候選人在選舉中有基本盤的狀況,其他黨的候選人更需要獲得中間選民的支持,所以要透過邀約辯論的方法,提出市政擘畫,以爭取更多的選票。
他認為,「(市政辯論)不是不到,時候未到」,各黨候選人如果面臨到民意需求或者媒體的壓力,遲早會接受辯論,重點還是時機的問題。他舉例說,陳時中與蔣萬安不需要跟著黃珊珊的步調,在有限的競選時間內,還有競選行程、口才能力等盤算,不急於收到戰帖就回應。
看政策的選民仍少
曲兆祥指出,選舉法有規定,地方選舉一定要舉辨地方性的現場辯論會(非電視公開轉播),但現場往往淪為各方人氣動員大會,無法爭取到更多的選票,甚至出現「候選人不願報名出席」的狀況,顯見地方辯論對候選人的效應並不大。
他說,辯論會要達成真正的效果,就要透過電視轉播的公開辯論會,但現在只剩總統大選能有這樣的規格。他指出,如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與苗栗市選情最激烈,但如果僅苗栗縣開地方政見辯論會,他質疑「真的會吸引到觀眾嗎?」,沒有觀眾,自然也沒有電視台願意冒著虧損的風險做轉播。
曲兆祥補充說,對領先的候選人而言,雖然不一定會在辯論中落於下風,但「為什麼要給其他人曝光的機會?」另外,他指出,雖然影響激烈選區選舉結果的往往是中間選民,但中間選民也並非看政見來投票,反而常常是「看勢」,以前是就看造勢晚會的規模,現在則關注網路輿論的正面聲量,氣勢強的往往就是中間選民青睞的一方。
辯論檢視市政可行性
然而,市政到底需不需要一場辯論會?曾冠球強調,「還是需要」,不僅能一改過去選戰過度偏重政黨基本盤或候選人形象的狀況,且市政擘畫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涉及資源分配、福利政策等,更是檢視候選人的大好機會。
他舉例說,每一個台北市長候選人都有提出都更的相關政見,但具體而言,牽涉如何加快都更步調、權益糾紛如何調解等議題,狀況相當複雜,不是表面上述說主張所可分辨。曾冠球說,但候選人現在停留在「在媒體面前各說各話,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回應,若透過辯論與交叉詰問的過程,能更深入探討政見的可行性與具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