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是大學求學生涯的重要一環,實習的價值不言而喻,它讓學生了解職場的進退應對,建立學生的人脈和專業人際網路,並幫助學生測試是否適合未來的職業生涯。
廉價勞力的實習
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這些好處,因為有些實習是無薪的,這讓那些需要薪水來維持實習生活開銷的學生卻步,但很多大學的科系卻規定實習是必修的,所以實習到底是訓練學生的必要途徑,還是幫廠商找到廉價的勞力呢?
目前的現況是各系自己想辦法,例如護理系(社工系也是)一定要找醫院實習,但因醫院處理病患人命關天,正式的護理師視帶實習生為負擔,所以學校反而要拜託醫院,甚至學生要自己付實習費用給醫院。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旅宿餐飲業,由於需要大量的勞力,所以很歡迎人工便宜的實習生,只需付基本工資給學生,比正式人力便宜,但學生難免有淪為廉價勞工的感慨。
平等機會障礙
其他的科系規定各有不同,也有不用實習的。但實習也不一定學以致用,例如企管系要到哪裡實習?或者一些人文社會的科系要到哪裡實習?這些問題甚至引起美國總統的關心,白宮宣布今年秋天開始的實習生將首次獲得薪水,以幫助消除低收入學生的「平等機會障礙」。
如果是無償甚至要付費的實習對學生是很煎熬的,美國大學的一個實習生為了養活自己,每週要在小學辦公室工作12個小時,另外還必須實習16個小時,沒有薪水,因為這是她這行業的行規,再加上她必須努力地跟上她的課業。這對一個學生而言非常艱難,尤其是在那些感到筋疲力盡和壓力過大的日子裡。
「微型實習」
大學和企業可以聯合來探索一些實習的新方法,例如「微型實習」,短期的有償實習,可以吸引可能需要更靈活工作時間的不同背景的學生。但如何避免變成打工,「微型實習」要更注意實習工作內容含學生所學得專業的契合度。
在某些領域,無薪實習就好像學徒制度,因為它們被認為是進入某種行業的基本訓練。例如在社工領域,我們真的不相信學生可以學習如何與人合作,除非他們有一些社工機構實習的經驗和與人合作的練習。
實習需要因地制宜
但是很多社工機構本身已經經費不足,尤其是一些非營利的組織機構,它們沒有能力支付學生實習的費用,因此政府或大學應該出面來幫助維持這種訓練學生的制度,如果對學生是絕對必須的。
制度必須彈性,教育部很喜歡透過經費的補助將很多事情變成大家都齊一標準,例如各大學必須推動外語教學等,實習就是一種需要各校各系因情形實地制宜的活動,很多事情強迫只會造成學校和老師學生的困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