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溫度的人》

醒報編輯 2022/08/29 19:58 點閱 2927 次

一杯熱茶能夠撫慰人心,但為何捧著溫暖的杯子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為何我們想到善良親愛的人就感到溫暖?為何我們看見悲傷殘酷的事件會覺得心寒?

我們都喜歡與溫暖親切的人交朋友,也會盡量遠離冷酷刻薄的人,但為什麼「熱情、溫暖、冷淡、冷冰冰」這些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態度的詞彙,都與「溫度」有關?

社會心理學家艾澤曼透過無數的科學研究證明,小至語言與習性,大至社會文化與人類歷史,溫度如何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的行為、人際關係與健康。這些關於體溫調節的精彩實例,及其對人類文明的重大影響,將讓我們看到自己身為生物與人類的本質。

謝爾頓走進自家公寓的客廳,看到好友李奧納德與霍華德窩在那裡,現場氣氛緊繃。「怎麼了?」他問道。「霍華德今晚要睡這裡,他跟老媽吵架。」李奧納德解釋。「你幫他倒一杯熱飲了嗎?」李奧納德一臉不解地瞪著謝爾頓看,霍華德則是癱坐在沙發上,不發一語。

影視再現愛與孤獨

「李奧納德!這是社交禮儀,朋友鬱卒時,你應該幫他倒杯熱飲,比如熱茶之類的。」「來杯茶確實不錯。」霍華德坦言。

謝爾頓是美劇《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的主角之一,網路迷因「以熱飲安撫朋友」可能就是源自於他。不過,認為身體溫暖與精神支持是相通的人,肯定不只他一個。幾個世紀以來,詞曲家與詩人把愛與關懷跟暖心的溫度連結在一起,孤獨與背叛則令人心寒。

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唱道:「回到家,渾身暖洋洋。」巴西樂團Jota Quest也高唱:「愛是溫暖心靈的暖流。」披頭四樂團(Beatles)聲稱幸福是「一把溫暖的槍」(a warm gun),這句歌詞諷刺地扭曲了《史努比》漫畫家查爾斯.舒茲(Charles M. Schulz)的名言「幸福是一隻溫暖的小狗」(a warm puppy)。

表面的語言

我們的日常用語也充滿類似的譬喻。我們以「溫暖、熱情」(warm)來形容有愛心、反應熱烈的人。我們作客時,可能獲得「熱情接待」或「冷眼對待」。波蘭人可能mówiciepło(熱情地談論)某人;在法國,大家有時會用battrefroid a quelqu’un的說法(字面意思是「冷對某人」),意思是「故意冷落某人」。

早在一九四六年,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阿希(Solomon Asch)的實驗就發現,描述一個人時,加入「熱情」或「冷淡」等字眼,會明顯改變別人對那個人的看法。別人可能認為你很聰明、技巧高超、很堅毅,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是熱情還是冷漠。

人際關係的溫度

阿希發現,一般人認為熱情的人是慷慨大方、善於社交、溫厚良善的。冷漠不僅表示你缺乏上述特質,大家也會覺得你展現出相反的特質:小氣、疏離、刻薄。阿希認為,冷熱之別是社會觀感的基礎。

然而,科學研究經過多年才揭開一個事實:這種根本特質不是簡單的語言學或人為譬喻的產物。我們是在「生理上」,真實感受到人際關係中的「冷暖」。

性格特徵的實驗

現在把時間快轉到二十一世紀。二○○八年,研究人員在耶魯大學的宏偉建築中做了東西。不久,電梯門打開,她們一起走了出來。那位學生不知道的是,實驗的第一部分已經結束了。

一旦進入實驗室,研究人員會請她讀一段文字,那段文字是描述一個虛構的人「某甲」,某甲是聰明、熟練、勤奮、堅定、務實、謹慎的。學生的任務是針對十種性格特徵,為某甲打分數,其中五種性格特徵在語義上與「熱情」或「冷淡」有關。

突破性的發現

這項實驗總共有四十一位大學生參與,他們不知道的是,研究人員已經把他們分成兩組。在電梯裡,其中一半人被要求拿著的,是從當地咖啡館買來的熱咖啡;另一半的人是拿冰咖啡。

這個小差別就足以影響學生對某甲的觀感,相較於拿著冰咖啡的人,拿著熱咖啡的人明顯覺得某甲比較「熱情」。對心理學家來說,這種發現是突破性的。那表示,身體實際感受到溫暖,確實可能增加心理或社交上的溫暖印象。

溫度與社交間的關聯

這個實驗就此敞開了研究的閘門(包括我自己的研究):研究溫度與社交性之間的關聯。如果暫時拿著一杯熱飲,就足以讓我們覺得某人比較善於交際、值得信賴,那是否也能讓我們覺得自己跟他比較親近呢?不是身體上的親近,而是心理上與社交上的親密─就像我們說「親近的朋友」或「親近的家人」那種親近?我決心找出答案。

電梯裡拿咖啡的實驗做完一年後,我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指導教授一起發表了我們的變化版本。當實驗人員忙著在一項簡單的實驗。一位自願參與的大學生走進心理系大廳,她在那裡遇到一名女性研究助理,說要帶她去四樓的實驗室做實驗。

「冷暖」帶來的影響

那位助理的手上拿了很多東西:一杯咖啡、一個寫字板、兩本課本。她們兩人一起走向電梯。無論是在電梯裡、還是在實驗室裡,讓人拿著一杯熱飲或冷飲,都會影響參與者對他人的看法。

在電梯裡,研究助理請那個學生暫時幫她拿著杯子,好讓她在寫字板上隨手記下一些筆電上安裝問卷時,她會請參與者幫忙拿著一個杯子。半數參與者是握著裝熱茶的杯子,另一半是握著裝冰茶的杯子(幾年前,冰咖啡在荷蘭還不是常見的飲料,我們擔心荷蘭人覺得冰咖啡很怪,所以改用茶。荷蘭人比較熟悉熱茶與冰茶)。

熱飲組vs冷飲組

接下來,是我們實驗的下一步。我們請參與者看一份基本的評估量表,那是畫在一張紙上的幾個簡單的文氏圖(Venn diagram)。每個文氏圖是由兩個圓圈組成。在量表的左端,兩個圓圈幾乎沒有接觸;在量表的右端,兩個圓圈幾乎完全重疊。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兩個圓圈的重疊面積持續增加。

我們請參與者假設其中一個圓圈代表他本人,另一個圓圈代表實驗人員。我們想知道參與者畫出的兩個圓圈是否有重疊;如果有重疊,重疊比例是多少?我們已經知道,人際關係更好(更投入、更忠誠、更融洽)的人,通常會把圓圈畫得比較重疊。

詞彙表達展現親密度

在我們的實驗中,拿過熱飲的人所畫的圓圈,比拿過冷飲的人所畫的重疊更多。我們因此推論,熱飲組覺得他們自己與實驗人員的自我更融合。簡言之,他們感覺自己與實驗人員更親近了,只因為實驗人員給了他一杯熱飲,而且不用喝下肚,只要拿著就好。

後來,我們又繼續做相關的實驗,結果發現,參與者甚至會開始使用更多的詞彙來描述自己與他人的親近感。這項研究是這樣運作的:在烏特勒支大學,我們不是請參與者握住熱杯或冷杯,而是請他們待在一個暖氣房(攝氏二十二至二十四度)或冷氣房(攝氏十四至十八度)裡。

言語的愛與社交冷暖

語言的譬喻及謝爾頓所說的「社交禮儀」,讓我們常以玩笑心態來看待身體冷熱與社交冷熱之間的關係,那種輕忽的態度往往有礙、而不是有助於深入探索與思考。即使是發展心理學家或熟悉發展假設的門外漢,也可能覺得我們觀察的結果是「顯而易見」或「不證自明」的。

嬰兒時期,父母照顧我們的時候,我們學到了溫度與關愛之間的關聯。之後,我們在一生中反覆地同時體驗心理與生理上的溫暖,又會持續強化這些連結。想想新生兒依偎在母親的臂彎裡,喝飽了奶,感到安全,免受風寒。

理性與感性的聯想

這種連結很容易就流入我們的語言與譬喻中,因此我們稱那些充滿愛心的人「古道熱腸」,稱那些冷漠的人「冷若冰霜」。後來,當我們觸摸溫暖的東西時,即使是熱騰騰的咖啡那樣平淡無奇的東西,也會喚起一些跟信任、包容、關愛有關的理性與感性聯想。把暖呼呼的杯子捧在手心裡,就像感受到慈父慈母的撫摸一樣。

以「關聯」來解釋這種現象之所以吸引人,部分原因在於這聽起來很符合常識,而常識是生活中的寶貴資產。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去探索及深思遇到的每件事情、煩惱每個決定,然後還努力去證明它合情合理。

不斷顛覆常識的科學

常識是一種經驗法則,它讓我們對生活中的多數事情有足夠的瞭解或想像,足以應付日常大小事。穿越車水馬龍的街道之前,注意左右來車是一種常識;過馬路只需要這點經驗法則就夠了,沒必要站在街角盤算活著穿越馬路的機率,只要看看左右兩邊即可。

然而,科學研究沒那麼急著完成,愛因斯坦有句名言:「常識是十八歲以前累積的各種偏見。」科學並不排斥常識,但要放眼常識以外、常識底下、常識旁邊的一切。
以生理溫度與心理溫度之間的關聯為例,新的實驗資料不斷湧入期刊。這些研究的數量與內容都顯示,人生早期的學習與譬喻還不足以解釋所有的關聯。(瑩霏/輯)

《做個有溫度的人》
作者:漢斯.羅查.艾澤曼 (格勒諾布爾大學社會心理學副教授)
出版社:時報出版

其他書訊:
《交易心態原理》
作者:理察.彼得森(市場心理顧問公司創辦人)
出版社:八旗文化

不管你是具備投資概念的投資人,甚至是投資組合經理人、創投業者、分析師,或是剛入場的小白,正在極力避免自己被「割韭菜」,都應該讀這本書,是什麼導致你的不安?不安與恐慌是否會帶來負面影響?下一次的投資選擇,你又該具備什麼樣的心態?

書中列舉許多豐富精采的實務案例,協助你找出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偏差,了解大腦的思考何時對投資流程有益,何時無益,改善EQ,著重決策流程,而非結果。想在投資界出類拔萃,就必須學會自我管理,針對自己的心理缺陷,規範出適合自己的紀律原則。

《統合心智》
作者:霍華德•加德納(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退休教授)
出版社:親子天下

加德納教授告訴所有父母和老師,不要再寄望用更多分數來評量孩子潛能,不要再用考試去衡量孩子的聰明或是成就。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培養統合心智、懂得問問題、願意思考並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願意恆久懷抱學習熱情,才是身為教育及教養者必須念茲在茲的重點所在。

霍華德•加德納在40年前提出顛覆傳統教育思想的「多元智能」理論,反駁傳統「IQ測驗」以紙筆測驗定終身的智力觀點,主張智力不該被局限在狹隘的單一面向。他大聲呼籲,每個人的智能組成光譜不同,應擺脫過去獨斷的單一智能框架,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優勢智能,持續且廣泛地培養其他面向的智能。

《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
作者:游能俊(新陳代謝科醫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游醫師過去一餐要吃上兩碗飯,現在則是推行「以菜配飯」,並以好記的1-3-3口訣,幫助大家快速掌握飲食原則。許多糖尿病患者執行後,可減少用藥劑量,甚至不少患者可停用胰島素,也能維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尿病前期的人則恢復健康,多數人一個月可瘦下1~2公斤,且不易復胖,至今已超過30,000人次實證!不管是糖尿病患者或是想減重的一般人,都適用此飲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