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嚴防孩子出現外貌焦慮,要從家庭關係做起!隨著社交平台興起,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外貌焦慮」,擔憂自己長相、身材不如他人。但研究指出,孩童對身體的看法與家庭評價息息相關,專家建議,父母應避免羞辱或過度讚美,也可以透過闔家觀賞健康相關的影片或書籍,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鼓勵孩子。
家庭形塑外貌價值觀
《BBC》報導,研究表明,人對身體的社會接受度與觀點,早在兒童時期就形成,其中家庭評價發揮著重大的作用。而過胖兒童總會受到玩笑的貶損,導致自尊心受損的問題,甚至導致孩童長大後,出現過度減肥的狀況。
研究結果指出,「社會環境對兒童養成體重的態度相當重要」。澳洲大學心理學講師麥克林指出,社會普遍有汙名化肥胖的狀況,導致孩子們也接受到相同的價值觀,認為較瘦的身材是「好的」、較胖的身材則是「負面的」,更進一步出現「要瘦才會成功」的想法。
除此之外,孩童的玩具形象也會潛移默化到幼兒的價值觀。一項針對5到9歲女孩的研究指出,當她們常玩纖細苗條的玩偶時,她們心中的理想體型也會比其他人來得更加苗條。
良好親子關係抗焦慮
《NHS》表示,濾鏡與後製技術打造出來的網帥、網美充斥社交平台,導致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外貌焦慮」的狀況,不滿意自己的外表。而有著健身、瘦身等主題標籤的貼文,也進一步推升青少年對自己身材的焦慮感,一旦節食或健身成效不顯著時,反而陷入更加沮喪的狀況。
研究表明,母親與青春期子女保持良好關係的話,就能改善青少年因為社交軟體影響,而對身體不滿的狀況。專家舉例說,父母應避免告訴孩童哪些食物是「會胖的」,因為這將導致兒童吃特定食物時,產生內疚感。他建議,可以闔家觀看主打健康的烹飪節目,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鼓勵孩子,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