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醒報編輯 2022/08/25 19:20 點閱 2294 次

先讓問題跑一會兒,與戰火保持距離,別讓情緒影響你應對的姿態;孩子情緒仍沸騰時,只需陪伴,不必急於進場對話。尋找對話破口,貼近孩子的心,才能展開有效對話

寧靜而專注的傾聽,讓孩子有被注意、被尊重,甚至被接納的感覺,並以好奇探索衝突,核對孩子真正的意思,讓問題聚焦。結束對話時,誠摯欣賞孩子的努力,把負向行為轉為正向價值

李儀婷帶你拋棄對話慣性,不要以高壓語言介入戰火,不要以上對下、過來人的姿態對話,不要以自己的價值判斷回應,忽略孩子的深層需求,因為良好的溝通,始於父母平穩的內在,何不蹲下來看看孩子的目光?

停頓,在對話過程裡,屬於基礎能力,也是父母掌控親子對話節奏,最主要、最得力的工具。停頓有太多的益處,無法一一盡數。停頓的奧妙,也難以盡說,只有涉入對話的學習者,真正使用它,才能明白停頓的必要性。

多停頓一會

剛開始使用「停頓」這項工具,可能較不易上手,但若轉換為白話一點的說法,停頓就是「讓問題跑一會兒」,應該就不難理解如何使用。例如:孩子摔倒,前來找父母哭鬧、討抱,那麼大人只要照孩子的想望,讓孩子哭一會兒,或抱孩子一會兒,任由孩子的情緒跑一會兒,看看一段時間過後,孩子的情緒有何變化。

例如:手足爭執,哥哥與弟弟爭奪玩具互不相讓,做父母的就在一旁看著兄弟倆的衝突即可,讓衝突自己跑一會兒,看有無其他變化。父母若因為孩子哭或吵鬧,而覺得疲累萬分,也可以趁著讓問題跑一會兒的空檔,適時調整自己的呼吸,在停頓的縫隙中緩慢穩定自己的內在。

謹慎停頓

停頓,有著多層次的意義,有時是為了讓自己即將高漲的情緒恢復平穩,有時是為了讓彼此有足夠的時間思索與覺察,有時則是為了拉開距離,讓彼此都能用更豐富的目光,重新理解對方、貼近對方。

停頓這項工具,用得好是藝術,運用稍有差池,則是冷戰。在這一章節,將會利用一次「手足衝突」事件,完整解構「對話脈絡與工具」。

今年暑假,我和先生帶著三個孩子在台東遠地旅行。帶孩子出門旅行,肯定都有這樣的經歷:歡喜的帶孩子出遊,最後卻狼狽回家。讓父母狼狽的,絕對不是旅行的路途多遙遠,而是路上孩子們的爭執衝突不斷,哭聲尖叫崩潰聲不絕於耳。

問對問題讓孩子思考

我的孩子也是如此,台東八天的旅行,從出門那一刻鐘就戰火四起,爭執不斷。旅行到了第三天,一早出門前,姊姊三三和妹妹川川發生爭執,姊姊忍不住動手打了妹妹。妹妹瞬間悲從中來,哭得肝腸寸斷,於是我開啟了對話,其路徑如下:

我(對川川)說道:「我知道你很委屈,媽媽答應你一定會處理好這件事,你願意相信媽媽嗎?」川川:「我相信。」三三忍不住好奇的問:「媽媽,你會怎麼處理?」

我道:「這次旅行已經過了三天,我在思考這次旅行的意義,未來還有五天的行程,我該用什麼樣的理由支撐自己繼續走完全程?」三三困惑:「媽媽,你說的是什麼意思?我聽不懂。」

為何想繼續旅行?

我重新述說:「我的意思是,旅行已經第三天了,這三天來,你們是開心的時候多,還是吵架的時候多?你能告訴我嗎?」三三回答:「吵架的時候多。」我說:「那麼,請你告訴我,能支持我繼續走完剩下旅程的理由,是什麼?」

三三無法回答我的提問,反而執拗的說:「媽,我不想回去,我想繼續旅行。」面對三三的反應,我附和:「我也想繼續旅行,但想要繼續旅行,不代表可以動手打人,更不表示我能接受旅行時你和妹妹兩個人每天吵架。所以,我需要你告訴我,支持我們繼續旅行的理由是什麼?」

三三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緩緩說著:「媽,我會跟妹妹自己處理好問題,之後也不會一直這樣吵架,等我和妹妹處理好問題後,你願意繼續帶我們旅行嗎?」上述對話,看似簡單,但是若能明白內裡每個困境的處理工具,以及對話轉彎的緣由和運作的原理,在何處將對話停頓,就能讓對話成為力量,自己生出翅膀,扇起一陣清風。

核對孩子的問題

接下來的章節,將介紹幾個「對話」過程不能缺少的「工具」與「觀念」:1.停頓2.破口3.發言權4.核對5.規範。寧靜而專注的傾聽、複誦孩子的疑問、深層核對孩子的意思,這三道安全卡榫,救孩子遠離危險的家庭溝通系統。

幾年前,一位名校新生跳樓自殺。雖然這不是高中學生自殺首例,然而資優孩子面對高壓環境,選擇結束生命,父母在孩子走上絕路之前,是否曾經接獲孩子的求救訊號?

事實上,這個孩子在出發走上歸途之前,確實發出求救聲,只是父母錯過了,不知道那竟是孩子的求救訊號。孩子曾經不只一次告訴父母不想進第一志願,因為怕好學校的壓力太大,想降讀第二志願。

傾聽細微的求救

父母對孩子有期許,好不容易考上了第一志願,怎麼可以放棄?因此他們大大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挑戰,沒有迎向挑戰就退縮的人生,不是他們期望孩子該有的特質。就這樣,孩子走進了充滿黑洞的恐懼與想像中。

父母其實沒有錯。面對挑戰,要求孩子要勇敢面對,怎麼會錯呢?孩子也沒有錯。面對恐懼,知道自己能力,因此提出想法,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內心的焦慮,何錯之有?那麼,造成這場悲傷的結果,究竟是誰?

那肯定是家庭溝通的系統不完善,造就了悲劇。救孩子遠離危險的首要安全卡榫,就是「傾聽」。當孩子在陳述「恐懼」時,若父母做好傾聽的準備,全神關注孩子,傾全身之姿傾聽,孩子便能鼓足勇氣將內在的恐懼全盤托出,傾訴於父母。若父母傾聽的姿態是敷衍的,沒將孩子的恐懼當一回事,那只怕要錯過孩子的求救訊號了。

用傾聽反覆確定

與人相處,傾聽絕對是第一步。如果孩子向母親陳述自己在學校遇到的困境,母親卻正在做家事或煮飯,僅以背部或斜眼面對孩子,那麼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就是:母親很忙、很煩躁,沒空理我,最好不要跟母親說話。

如果傾聽的姿態,是寧靜而且專注的,以完整傾聽的方式,與孩子面對面看著孩子,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則是:我是重要的,母親很想知道我發生的一切。一旦傾聽的橋搭建好了,孩子自然也會順著橋,從對岸向我們走來。

「聽核心」對話精神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展開,尤其「核對」含納「傾聽」、「複誦」、「深層核對」等層次,這便是教孩子遠離危險的三道卡榫。初期使用「核對」,需要父母多一點的覺察,以免被過去的慣性給牽引而不自覺。

耐著性子確認問題

有一回我開車載著二女兒川川。當時她坐在後座,我們漫無目的的閒聊,有時聊聊天氣,有時聊聊天空的澄澈,有時則聊聊盤旋的老鷹。有那麼一瞬間,我看見路邊有隻黃色小蝶,在我等紅綠燈時,從車前翩翩飛過。

川川突然問我:「媽,蝴蝶是怎麼做的?」什麼意思?我納悶極了。我腦子裡飄過的畫面是:毛毛蟲蛻變成蝴蝶。所以蝴蝶是毛毛蟲做的?這是什麼怪問題?但川川應該不是這個意思,應該是……腦子裡出現的另一畫面是:用紙摺出蝴蝶的樣子!

一想到紙做的蝴蝶這答案,我內在突然湧出不耐煩,川川這傢伙幹嘛在這時候出難題,是想叫我做一隻蝴蝶給她嗎?她不知道我在開車嗎?如果按照過去慣性,我肯定回孩子:「到底在講什麼?蝴蝶就是蝴蝶,能用什麼做?你怎麼連問個問題都不會問!」

再問問孩子的意思

但如果我會使用「核對」裡三個層次的工具,我無須過度詮釋孩子話中的意思,只需將孩子的提問,重新複述一次,許多問題便會自己找到出口。當下,我便依著女兒的問題畫個葫蘆,把問題丟回去給川川,我問:「毛毛蟲是怎麼做的,你的意思是? 」

川川很可愛的伸長雙臂,回應我:「就是我忘記要怎麼用手做出蝴蝶的樣子啊!」聽見川川的回答,我不禁笑了。我差點誤解了孩子的意思而胡亂發脾氣了呢。我僅以對話中「聽核心」的第一與第二層次的「傾聽」與「複誦」(核對工具之一),順利讓問題自己找到出口,化解了。

深層核對才是重點

如果面對女兒的提問,我被過去慣性牽引,僅以我聽到的「觀點」產生出「不好的感受」,直接以「情緒」回應孩子的問題,斥責孩子連一個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問,沒有去「核對」她的真正意思,我和孩子就會在「認知」上辯論。

以情緒來溝通,這樣的對話過程,就已失去了「傾聽」,自然也不會有第二層的「複誦」,更不會有更深層的「核對」(此處核對指的是「冰山」各層次的核對)出現,這一切都起因於大人內在的不平穩。

對話中的核對能否展開,父母內在是否平穩,是親子對話是否成功的關鍵,影響甚鉅,不得不時刻覺察與警惕。名校學生自殺事件,倘若父母親停下來,聆聽孩子內在的恐懼,去核對孩子對於學習的想法,結局是否會不一樣?(聿鎧/輯)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作者:李儀婷 (親子教養作家)
出版社:天下文化

其他書訊:
《致富心態》
作者:摩根.豪瑟 (最佳商業獎得獎人)
出版社:天下文化

世界上有賺很多錢卻破產的人,也有賺很少錢卻有辦法捐大錢做慈善的人。為什麼?因為理財結果與運氣和風險有關,而且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更重要的是,與其了解許多理財專業知識,適當的言行舉止更加關鍵。這就是致富心態,這是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華爾街日報》知名專欄作家摩根‧豪瑟發覺,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在學習投資與理財。不過,我們的理財行為卻深受各種情緒的影響。每個人看待世界運作的方式各不相同,所以看待金錢運作的觀點天差地別,結果是有人成為富翁,有人卻窮困潦倒。

《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

作者:柳時泉 (朝鮮大學設計研究所所長)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者是韓國知名大學資訊設計教授,他發現很多人沒有夢想,即使出社會多年也不懂得如何規劃未來,但是決定人生成功或失敗的關鍵要素,就是「夢想」。為了強調夢想的重要性,他透過真實經歷、心理學研究、腦科學理論等,找出夢想對我們的真正意義及尋找的方法,

與其糾結「大」夢想,不如拆解成「小」目標,「夢想」和「人生」都是很大的概念,有時會使人望之卻步,神奇的是,若是改成「目標」和「階段」,達成的門檻就會大大降低。因此,作者發揮資訊設計專長,提出規劃人生的最佳工具:「一頁夢想地圖」,並在十餘年間於韓國各地傳授夢想地圖的繪製方法,影響了無數人的未來。

《災難超前部署手冊》

作者:凱西‧海瑞森 (議題研究者)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這世界還不到末日,但是有太多災難需要提前預防!不管是大地震、颱風、水災、病毒、戰爭或是世界末日。

例如:如何長期存放食物、飲用水不足的克服方式、危難時的烹飪處理、解決照明需求、親人/寵物的照顧方法、個人衛生的處理方式、酷熱與極寒的抵禦方法、災難時如何保持對外聯繫、維持身體與心理健康、如何打造安全房。

如何在生死存亡之際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如何在大難中臨危不亂,同時保護好家人,做出最好的準備,面對危機就不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