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首爾》

醒報編輯 2022/08/24 20:00 點閱 2232 次

我到了首爾才知道,原來陽光還得另外花錢買。人們的目標不是「向上爬」,而是期待不要被「擠下去」。韓國這個國家有法律明文規定「居住基本法」,一人家庭的最低居住標準是4.2坪。包括廚房,專用洗手間和沐浴設備。但在蟻居村,為了不被排擠,他們苦撐想延長自己的人生,然而在惡劣與不堪的環境中,下流,還有更下流的階級。

年輕人不再是青春劇中的清新浪漫,也不是成長小說中描繪的雄心壯志,是戶頭只剩下百位數的「住房難民」,在IG上的漂亮咖啡廳,旅行照片的背後,一場「看不見的貧窮病菌」迅速蔓延,他們都說自己像《寄生上流》的基宇一樣,我都計畫好了,我人窮志不窮,但炒房集團卻用年輕人的青春與未來做擔保,撐過去夢想實現?撐不過去落入蟻居的人生隧道?

這是一棟外牆貼著老舊象牙色瓷磚的三層樓建築,最高的三樓窗戶正冒著濃濃的黑煙。國日考試院(韓國專為考試的人群準備的自修室加出租房)一直到2018年11月9日上午,都還「存在於」鐘路二街與鐘路三街之間,距離清溪川最近的馬路角落。

委身「考試院」

必須要勉強抬起頭才能注意到的建築物、必須低下頭才能注意到的人們,在火災那天被宣告死亡。無論是考試院本身,還是居住在那裡七人,生命都因這場火災告終。火災後兩天,2018年11月11日,警察與採訪團隊聚集在國日考試院前,還有在隆冬中僅穿著拖鞋,在家門口閒晃的考試院火災倖存者。

這些平常在城市裡像透明人一樣不會被看見的人們,彷彿不明白自己的生命會在瞬間消逝一樣,將整條街渲染成一片黃色。從人力仲介所走回來的他們、沒有餘裕籌措三萬元租屋押金的他們,為了避免流落街頭而委身於考試院,那個棲身之所的入口,如今被拉上「禁止進入-POLICE LINE-調查中」的黃色警戒線,嚴密地封鎖。

不要房地要居住

入口旁有用於祭祀罹難者的桌子,上頭放著一顆可口的黃橙橘子與兩顆柿子。如同人類消逝的生命一般飄落在地面的黃色銀杏,厚實地堆疊在白色的菊花上頭,令人看不清究竟有幾束菊花放在那裡,同時也掩蓋了花朵帶來的悲戚感。七名罹難者不曾反抗過這個世界,靜靜地待在令人不敢置信的底層社會中。

唯有貼在柏油路上的追思文句所傳達出的悲傷,在告訴人們這裡許多人因火災失去性命。行人走過寫有「我們需要的不是『房地產』政策,而是『居住』政策」「敦促政府預防不斷發生在蟻居村、考試院、旅店這些貧民居住區的火災慘案」這些句子的紙張面前,短暫停下腳步並抬頭看了看這棟燒成焦黑的三層建築物。

可笑的公共住宅政策

這裡距離滿是大企業辦公室招牌、摩天大樓櫛比鱗次的鐘閣一帶不過一個街區,卻有一群只能勉強避免自己流落街頭,天天領著微薄日薪的計時工人聚集。行人似乎也對此感到難以置信,只有偶然路過注意到時才小小聲地說「這裡好像就是失火的考試院」。

下午兩點,終於有人打破這片平靜。某政黨代表跟同一政黨的政治人物一起來到火災現場,坐在地板上的記者們有條不紊地起身,將政治人物所說的話一一記錄下來。

咔嚓咔嚓的快門聲與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落,黨代表將代表政黨的黃色衣服穿在外套底下,默哀結束後站在記者面前大聲說:「如實展現了我國貧困階層面臨的居住問題」,並大聲表示將提出對策,沒過幾分鐘他們離開,這條街上再度只剩下倖存者與記者。

失火考試院正前方的樂透攤商店面的牆上,貼有寫著「增加『公共住宅』,改變無宅市民的生活」等空虛口號的公益廣告,如今卻顯得可笑。

徘徊的倖存者

在旁看著的倖存者李明道(假名,64歲)不滿意地嘟囔,這是帶了點微妙敵意的挖苦。之前住在327號房的他,因為住在有窗戶的房間所以免遭祝融之災。

從301號房竄起的火舌擋住整條走廊,他想也沒想就從三層樓高的考試院窗戶跳下逃生,現在只是在想,或許被燒成一片焦黑的屋內,可能還有一些東西能夠撿回來用,所以才在現場等待,居民們都是頂著初冬的寒冷,在考試院外徘徊等待開放的那一刻。

他在考試院旁地下的茶房點咖啡時,嘴裡還一邊說「其他記者請我吃了頓飯,聽我說了一些故事」,露出一副很怕自己沒飯吃的神情。李先生是個很樂於收受好處的人,也懂得利用記者,腦筋動得很快,會問記者想聽什麼樣的故事,然後在故事中參雜一些對自己有利的內容,這對沒有機會面對媒體的一般市民來說,是非常罕見的能力。

自稱家道中落

其實開始跑新聞之後,便因為工作的關係訓練出在街上遇到任何人都能親切地打招呼、在短時間內與對方拉近關係、想盡辦法套出對方私下的故事等等的技能,但我依然不太能夠用對待其他採訪對象的方式來客觀面對李先生。

沒穿鞋子就光腳跳出窗外的他,很快開始說起自己「高貴的出身」,談話過程中總讓人一下對他心生同情,一下又因他的自大而感到不滿。

「別看我這樣,年輕時我也過得很好。我家原本就在鐘路,我在鐘路已經住了40年,因為家道中落所以才來到考試院,活著真是沒有意義,我常在想我為什麼要活著,以前我曾經參加三個網球俱樂部,一到夏天就會去滑水,還會去海釣,但今年到現在都還沒吃到活生生的花蟹。」

名不副實

他舔了舔嘴唇,呼嚕嚕地幾口把咖啡喝光。他像是活在過去階級分明的社會裡一樣炫耀個人身分地位,並開始談起現代史以凸顯他在鐘路土生土長的背景。那些像是在炫耀一樣吐出的華麗詞彙,跟指甲縫裡的黑色髒污形成強烈對比,使這幅場景顯得更加超現實。

「過了考試院前面的清溪川就有一條工具街,以前這附近叫做『車床』『銑床』,有很多金屬相關工廠,當時這裡可是繁榮到被人們稱為『除了坦克,其他能用鐵做的東西都能做得出來的地方』。我也曾經在這裡工作,但因為景氣變差,就開始到工地上班了。」

不願放棄住首爾

居無定所,無法停留在一個地方太久,到工地去工作就能一次解決食宿問題,於是他便輾轉到外縣市工作,以管線工程餬口。2018年春天才來到國日考試院,沒有家人、沒有錢、沒有房子的他,將可以解決三餐又不需要繳水電費的考試院當成落腳處,怎麼看都是必然的結果。

國日考試院是最適合「求職」的地方。每當提起蟻居村、考試院、月租旅館等惡劣的居住環境時,總是會有人立刻反駁,說「不要執著於首爾,到外縣市去有一大堆空房沒人住」,但其實貧窮的他們不放棄住在首爾也是有原因的。

強拆的後果

再加上他是土生土長的鐘路人,死也要待在鐘路。看在旁人眼裡,這或許是這些沒有權力為自己辯解的社會邊緣人的固執,不過其實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對居住權的規範中,有一個條件就是「居住在熟悉文化圈的權利」。

因為沒有錢,所以不能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其實是韓國不斷強制拆除、遷居的都市開發政策造成的悲慘結果。

「人力仲介所就在這對面的鐘路上,如果想搶到工作,就必須一大早起來去等,所以才決定住在附近,一方面節省公車或地鐵的費用。在這裡打四天工,就能夠賺到大約一萬元。」

對社會死心

他的每一句話都夾雜著虛張聲勢以及對社會死心的態度,但每一個故事都同樣以「錢」作結。因為沒有錢所以沒辦法玩、沒辦法吃美食,希望我們寫報導要求政府用錢賠償等等。被情勢所逼的他,表現出只要能夠換錢,即使是將「自己的尊嚴」賣給全世界也在所不惜的態度。

「現在我全身上下的財產只有3000元,口袋裡要有錢才能飲酒作樂,以前一個星期可以玩個一、兩次,但現在都想不起來自己什麼時候去喝過酒了。每天早上起來都覺得世界一片黑暗,人家不是都說流落街頭之前的一個階段,就是住在『考試院』嗎?我對任何事情都不抱希望,唯一的願望就是安靜且安詳地死去,失火的時候如果不會燙、不會痛,能讓我覺得很舒服的話,那我應該會躺著不走。」

地、頂、考(地下室、頂樓加蓋、考試院)。居住的費用逐漸飆升到令人難以承擔的程度,在貧益貧富益富且低經濟成長的城市,被「淘汰」的他們,只能靠這些空間解決吃、住的問題。經濟不景氣導致沒有工作可做,面臨露宿街頭危機的低薪計時工人和獨居老人,為了維持平凡的日常生活,只能自動自發地進入地頂考。(聿鎧/輯)

《剝削首爾》
作者:李惠美 (韓國網路新聞獎大獎得主)
出版社:大田

其他書訊:
《生在中國,我很為難》

作者:佳樂 (亞洲華文地區暢銷作家)
出版社:崧燁文化

在中國,人們往往敢怒不敢言,強作歡顏。不知哪一天,不知因為何事,就會被扣上壞人的帽子拘禁起來,接受「教育」。他們表面上生活在「天堂」,實則在地獄掙扎,每天提心吊膽。他們承受不起醫療、住房等基本民生問題,還要硬著頭皮高呼:「瞧,我有幸處在最強盛、最發達的時期!」

上流社會人捧人、中流社會人踩人、下流社會人吃人,中國發展了七十多年還在「扶貧」,中國是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大的國家之一。他們總告訴我們說他們是對我們最好的,不讓我們與外界、與他人聯繫。

我們成了他們的機器還為他們數錢,我們能快樂嗎?不允許人民發聲的中國多麼可怕!他們說是為我們服務,可是我們驗證發現事實恰恰相反,我們只是他們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目的的發洩工具。

《自信練習》

作者:伊安.羅伯森 (臨床心理醫師)
出版社:平安文化

「自信」是每位成功者的必備能力,可以使我們更勇敢、情緒更穩定、大腦運作更靈活,甚至可以讓人突破極限,發揮超常水準。然而,自信是天生的嗎?缺乏自信的我又該怎麼辦?

權威心理醫師伊安.羅伯森歷經十餘年研究,用科學方法探究大腦運作,發現「信心」就像肌肉一樣可以訓練,每一次的挑戰,都會使信心肌肉更強健。當成功超出預期,大腦就會做出正向的反饋,這正是自信的來源,只要不斷挑戰自我,就能有效培養自信。

挑戰看似困難,卻可以循序漸進。當你學會逐步擬定目標,專注執行每個計畫,在達成每個階段時都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讓每一次挑戰,都成為超越自我的期待。

《餐桌上的人氣甜點》

作者:安夏 (甜點師)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在家也可以做出夢幻甜點!安夏其實是護理出身,但從小就超愛烘焙烹飪,大概是受奶奶和媽媽的影響很大,小時候常跟著奶奶全家人自己包肉粽、搓湯圓,跟媽媽一起揉著饅頭,跟姊姊一起烤蛋糕。製作料理、甜點時沒有任何煩惱,只專注於眼前的手作,成功後的大大成就感,讓人變得有自信!

喜歡嘗試創意料理,雖然有時候成品不盡人意,但這也是料理有趣的地方。後來為了一雙寶貝兒女,開始常常製作各式點心,畢竟孩子的食物最重要,市售的食物充滿污染和人工添加物,所以親自動手做,讓家人吃的營養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