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能源安全的關鍵 在最適配比例

戴肇洋 2022/08/23 16:00 點閱 2284 次

八月上旬,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造成中國對台周邊海域進行軍事演習,雖暫告結束,但由於軍演海域為台灣經濟維持對外往來,尤其能源輸入的重要航道,再度讓能源安全成為各界關心之焦點。

能源佔比應檢討

從歷年「全國工業總會」的產業白皮書,或是近年「在台美國商會」的白皮書內容中,無不對現行能源政策,尤其電力穩定供給擔憂。亦即此次中國對台軍演威脅,讓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燃氣50%、燃煤30%的2025「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對經濟成長的脆弱性或風險性,暴露無遺。

由於「非核家園」是現行能源政策不容碰觸的禁區,加上稍早前行政院環保署通過核二電廠除役環評,更加顯示政府貫徹非核家園目標。然而,今年離冬尚有一段時間,地球卻面對超級酷熱的炎夏,尤其烏俄戰爭後所爆發的能源危機,讓全球許多國家,在電力安全考量下重新調整廢核發電政策,因應能源情勢劇變。

先天限制難以落實「非核」

特別是在2021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高峰會議(COP26)》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同時,全球接近50國承諾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目標,建議各國政府必須將核子發電納入其能源政策之一環。

雖國內各界贊成核電持續運轉,避免陷入缺電危機,達到減少排碳降低空污論述,或是反對核電持續運轉,充分利用再生能源,加速落實非核家園訴求,皆是言之有道、論之有理;但卻又忽略將核心聚焦於,台灣在既有環境下,如何找出最適配比,提高電力穩定供給安全,進而兼顧經濟成長。

亦即台灣在受到先天條件限制,勢必影響能源政策轉型空間下,政府為了落實非核家園政策,將電力供給配比集中於再生能源、燃氣、燃煤發電,完全忽略這些項目在推動過程中,除了必須通過環境影響因素評估之外,更加需要重視其所涉及的土地、運輸儲存、氣候等環境風險因素挑戰。

最適配比降低能源風險

也就是說,台灣除了利用再生能源發電存在天候、海象等氣候因素限制,透過進口燃氣發電極易受到地緣因素、戰爭等國際因素影響之外,採取燃煤發電則是面對全球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挑戰。另一方面,從此次俄烏戰爭中可以發現,在電力穩定供給前提考量下,先進國家並未排除核能基載發電。

因此,在能源政策選擇上,與其盲目追求非核夢幻願景,不如務實立場評估既有條件,同時借鏡先進國家經驗,重新規劃包括核能發電在內最適配比,如此始能循序漸進建立能源安全,同時兼顧促進經濟持續成長。